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诚实是立身之本,理解“人无信不立”,理解诚实在待人处事中的作用,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1,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事例。2、把第八页的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完成调查问卷,了解人们对诚信的看法。3、利用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的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诚信是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假如失去诚信,最终受到伤害的会是谁呢?让我们在生活中调查,用事实来说话。
二、“假如没有诚信”交流会
1、孩子们展示自己课前收集、调查到的事例。 2、师补充一些视频新闻资料:安徽省阜阳市不合格奶粉带来的危害 3、引导学生看书中第10页和11页的插图,结合交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受。
三、分组讨论、思考
1、当社会失去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们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信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当人们之间失去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么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2、欣赏故事,讨论明理 1、课件出示曾子杀猪的故事。 2、一头猪在当时还是很贵的,曾子为了履行一句本来不经意的承诺而杀了一头猪,这是为什么呢?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问题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了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在给他许诺时,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他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于是,夫妻争执了起来??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4、小结过度 四、阅读了望台、畅所欲言 1、学生自由阅读书中第13页“了望台”的内容。 2、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样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你是支持这位老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3)你认为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做? 3、思考:这个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
四、结合事例分析
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 1、课件出示两个事例(图片加配音): (1)身患重病的妈妈为了让远方的女儿能安心工作,告诉女儿自己很健康。 (2)医生和家人为了让一个意志比较脆弱的病人能坚强的活下去,对她隐瞒病情。 2、讨论不诚信和善意的谎言的区别,真确理解诚信的含义。
五、总结小品:《失去诚信之后》 3、学生谈感受。
四、总结、升华 和孩子们所担心的一样,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给当事人造成了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失去了安全感,人与人失去了最起码的信任,我们呼唤诚信,诚信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行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宝贵品质,他像金子一样宝贵,不,他比金子更宝贵,所以人们常说(板书课题:诚信是金),生齐读。
五、作业 收集古近中外有关诚信的经典故事。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