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学校社团活动的实施方案和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现代校园文化,特此组织“朗诵社团”。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根据社团学员年龄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形成自我发展的目标、促进自我规划的实现,达到“认知、体验、感悟、内化”。 2.通过此项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激发学生朗诵的兴趣;培养社团朗诵新秀。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文学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团队精神。 4.把朗诵与文学欣赏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定期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诵理论水平和对作品的欣赏能力。 5.健全组织,积极开展朗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好此项活动。 6.深化素质教育,通过朗诵社开展的表演、交流研讨等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让学生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内容 1.任课老师宣布诗歌朗诵会的意义、活动设想及注意事项; 2.每位同学认真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谈谈自己喜欢这首诗歌的原因。 3.组织学生将收集到的诗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诵,作好准备; 4.选出对诗歌有一定欣赏能力、有一定文学基础的同学担任评委,并宣布优秀诗歌评选的标准; 5.在班级中举行诗歌朗诵会,组织学生评委选出优秀诗歌朗诵者名单。 三、活动时间:每周五下午 四、具体安排: 第一周:招募社团成员,组建朗诵社团。 第二周:什么是朗诵,朗诵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第三——五周:朗诵引导 教你怎么去朗诵。 第六——九周:朗诵技巧及训练 第十——十一周:怎样把握作品内容。(1、正确深入地理解) 第十二——十三周:怎样把握作品内容。(2、深刻) 第十四——十五周:怎样把握作品内容(3、丰富、逼真的想象) 第十六周:举办古诗文朗诵比赛。(社员全体成员) 第十七周:总结收获,评选表彰优秀社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