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教案六1
发布时间:2017-04-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牟琳

 石灰吟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了解石灰的形成并字里行间中感受石灰的精神。
 2.通过诗文体会出于谦的个人品质,并拓展相关托物言志的古诗。
教学重点:
   感受石灰的精神,体会于谦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比较深厚,古诗在中国文学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六年的学习,相信你们也接触过不少的古诗吧?交流古诗。
 2、揭题:看来同学们在平时非常注重古诗的积累呀,个个都像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哟。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板书《石灰吟》
二、感知古诗,感知石灰。
1、想学习课文,首先要读好课文,理解古诗的内容。请各位同学打开课本,仔细地读读古诗,首相将古诗读正确流利,同时思考思考古诗中每句话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实在不能自己解决的可以与别人交流交流。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3、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内容,并相机学习汉字:焚 教师引导学生写好汉字。
4、交流在理解古诗中有困难的地方。
5、指名学生说说古诗的含义。(师: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石灰形成的过程呀)
6、师:面对石灰形成的过程,诗人深有感触,不禁产生敬佩之情,到底石灰的身上有什么让诗人要赞颂、敬佩呢,看看古诗,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学生再浏览古诗,思考答案。(坚强不屈、勇敢顽强、乐观、留得清白)
(其中相机理解清白的含义,体会石灰的精神)
7、在诗人的眼中,这就是一个具有坚强不屈、勇敢顽强、乐观、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石灰,他在诗人的眼中不再是一个实物了,而是一个具有灵魂的人,一个具有崇高品质的人了。带着对石灰的赞美,读一读,读出诗人内心的崇拜,读出诗人对石灰的敬佩。
8、指名学生朗读古诗。齐读
三、感悟古诗,感悟人物。
过渡:石灰勇敢顽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人间,石灰将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间,古人曾说:歌咏言,诗言志。再次默读古诗,静心思考,诗人于谦想要通过诗句表达自己怎样的志向呢?
1.集体交流。(其中理解:清白的另一层含义)
师:这就是诗人想通过诗歌表达的内心,他想做一个石灰一样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间!他想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间!做一个为人光明磊落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间!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的一生有没有这样去做呢?请各位同学阅读老师所发的材料,从中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2.交流从资料中看到的于谦。(一个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坚强不屈、清清白白的人。)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资料中的于谦的作品,感受感受他的为人——
3.出示古诗,集体朗读。
1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最怕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2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
 小结:读着古诗,感受着于谦的为人,回首再看诗人的《石灰吟》,这样的作品激励了诗人的一生。
四、诵读古诗,升华古诗。
   回首当年岁月,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再来好好体会体会诗人的内心。
1.诗人十二岁路过石灰窑,看到石灰的形成过程,不经发出感慨,心潮澎湃的他产生了远大的志向,于是慷慨激昂地诵读起——《石灰吟》——
2.十几年过去了,诗人为官之后,一直不忘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回顾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内心不禁感慨万千,面对年少所写的《石灰吟》,他情不自禁吟诵起来——
3.时光如流水,天有不测风云,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诬陷,身在监狱中他,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再次想到了《石灰吟》,他有千言万语想与世人说,所有话语就化作了一首诗,他仰天长叹,却又感到没有枉过一生,他再次诵读起古诗——
4.几百年过去了,后人仰视于谦,看石灰吟,感觉不仅仅是诗人对石灰的赞美,而古诗确实对于谦的写照,对于谦的赞美,人们评价于谦:“有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我们不禁感慨万千,无限的崇敬,化作我们的朗读,一起来赞颂诗人于谦——
五、拓展学习,提高学习。
诗人借描写石灰来抒发自己的志向,这样的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其实我们以前就接触了这样的古诗,我们一起欣赏欣赏——
 1.出示《青松》
 2.交流诗人如何托物言志的,并进行诗文朗读。
六、总结诗文,总结课堂                                                     
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了石灰的品质,感受了于谦的品质,做人要做一个清白的人,让我们永远铭记于谦的话语,也作为今后你人生的座右铭。——齐读最后一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