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诚信与亲情》教案
发布时间:2016-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第三课《诚信与亲情》胸怀感恩之心
一、教学目标
1、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你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乐于回报。
2、感恩,不是简单地回报和报恩,更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责任,一种尊重、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一种热爱生活、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教学过程:
(一、)感恩之心
1、感恩节的由来
1620年,102个移民到达美洲。他们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活下来的移民只剩50来人。这时印第安人给这些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并且教他们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等等生存方法。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来自欧陆的新移民逐渐习惯了在当地的生存方式。在欢庆丰收的日子,他们邀请印第安人一同感谢上天的赐予。人们逐步将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后经美国总统华盛顿、林肯等定为全国性节日。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凡,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举行化妆游行、戏剧表演和体育比赛等。通常共食火鸡,以纪念其祖先开发美洲新大陆时食用野火鸡的往事。并且热情邀请好友、单身汉或远离家乡的人共度佳节。
1、为什么人生在世,必须胸怀感恩之心?
2、你感到应该对哪些人抱有感恩之心?
(二、)孝敬父母
1、母亲的账单
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在他10岁那年的一天早上,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母亲欠她的独生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O芬尼;为把信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好孩子,10芬尼。母亲在餐桌上看到这份账单后,无声无语地在旁边放了60芬尼。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次日早上,他也收到了母亲给他的一份账单——彼得欠他母亲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彼得看完这份账单,羞愧不已,他将昨天得到的60芬尼又放进了母亲的口袋。
1、读了上述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小朋友可以怎样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能说两个我国古代孝敬父母的成语、典故吗?
2、无价父母恩。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爷爷奶奶等亲人对自己的关爱之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子女对父母、亲人的孝敬和报恩,不只是给予物质上的回报,不只是今后成家立业后对他们的赡养,更重要的是平时生活中亲近、沟通、关怀。对父母长辈,同学们能理解他们的唠叨,能经常与他们说说心里话,能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能力所能及帮做一些事,能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期望等等,都是对他们孝敬、感恩的表现,都是对大人很好的安慰。
(三、)回报社会
2009感动中国人物刘洺硕7岁就挑起家庭重担,照顾患了眼疾的妈妈。每天他都给妈妈洗脸、做饭、烧热水、打扫房间而从不耽误学业。连本子都买不起的他,在收到学校同学老师们捐款之后,依然懂得知恩图报,在四川汶川地震的时候,捐出了自己的那一份爱心。
武进区金湖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兴国,1978年入伍,1981年退伍回家后自主创业,建立起了大卖场、湖滨公司、金湖公司、百事吉车辆公司和地铁发展联合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自己发达的同时积极服务社会,感恩祖国。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赵兴国走入安徽、深入江西、远赴陕西,与200多名孩子结对,帮助这些孩子重返校园,不少孩子在他的资助下踏上了大学的旅程,也有的完成学业后来到武进工作。同时,每年都会主动慰问交巡警和环卫工人,与困难的军属结对帮扶等,数十年间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达数千万元。
1、刘洺硕同学有哪些优良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我们小朋友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来感恩他人、感恩祖国?
(四、)拓展延伸
1、师总结:感恩不一定是伟大的壮举,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张卡片,一杯热茶,一次公益劳动……它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2、作业
收集感恩小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第三课《诚信与亲情》与长辈沟通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1、在日常生活中,与父母、家人真心交流,真诚沟通,有利于创造家庭的欢乐,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2、要孝敬,同样要以心沟通,真心交流,这也是感恩亲人和诚信待人的重要表现。
3、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也是真心关爱自己的亲人和长辈,同样要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过程:
(一、)善于与父母沟通
父母不仅生育哺育了孩子,而且也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有心事,他们是最忠实的倾听者;有困难,他们是最真心的支持者;有喜悦,他们是最快乐的分享者。
提问:收集一些童年时代的照片,讲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1、讲讲小故事:
小明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打字、上网查资料、制作电脑小报,样样在行,妈妈一直支持他的爱好。这天,小明拿着一张单元测验卷回家,妈妈一看成绩,火了:“叫你别去参加什么电脑班,现在好了,良都考出来了。”小明一脸委屈,大声辩解道:“这次考卷有点难;再说,你怎么知道是打电脑影响的呢?”“如果你用打电脑的时间多看看书,难道会考这么差?电脑班别去上了!”小明急了,嚷道:“你就知道让我看书,打电脑也可以增加知识,我就去!”“你还敢顶嘴?”
1、怎样看待爸爸妈妈对你的唠叨和严厉?
2、你与父母之间有什么不一致不协调的想法和事情吗?
3、右边漫画中,父亲的做法对吗?作为儿子应该怎么做?
2、与父母沟通的艺术:
留意看:注意父母日常的生活习惯及作息时间,关心他们平日的身体状况与情绪状态,多些问候、多些赞扬。
细心听:与父母交流时要耐心听父母说,并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想法、期望、担忧和压力。
坦率说:主动与父母说说自己身边的事和学习情况,坦率地与父母谈自己的想法。特别是对父母亲一些观点和行为不赞同,不能压在心里生闷气,要坦率地谈自己的观点。当自己有过错时,要坦诚认错。
主动做: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好,并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在节日或父母生日时能表示一些心意。
……
总结:父母与子女在人格是平等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尊严。但作为父母的子女,更应该尊重父母的意见,体谅父母的心情。小朋友是父母的小宝贝,应该做父母的好孩子,不能做家庭的小少爷、小皇帝。
(二、)学会与长辈交流
小朋友不仅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而且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其他亲人和长辈的呵护下成长,对他们同样要孝敬,同样要以心沟通,真心交流,这也是感恩亲人和诚信待人的重要表现。
《 烦人的奶奶》
我的奶奶以前是小学老师,现在退休好几年了。别看奶奶退休了,奶奶还有“工作”,就是给我们一大家人做饭.奶奶做饭可辛苦了,早上和晚上都要出去买菜。我呢,每天一放学就去奶奶家“报到”。
有一次,我回家很晚,刚一进门,奶奶就迎上来问我:“睿睿,怎么回来这么晚?”我说“今天语文考试。”奶奶点了点头,让我赶紧到书房写作业。我刚准备写作业,奶奶又问我:“衣服汗湿没?”我回答:“没有湿。”我刚拿起笔写了几个字,只听奶奶又在问我:“喝不喝水?”我说:“不用了,我刚喝过。”我圈生字的时候,奶奶进来了,她看见我正把书翻来翻去的,以为我有不会做的题呢!就问我:“睿睿,是不是有什么题不会呀?用不用我告诉你呀?”我说:“不用不用,我正在圈生字呢!”奶奶刚走出书房的门,又扭头对我说:“写完作业别忘了烫个脚啊!”我皱着眉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可不是个小小孩了!”
哎!这就是我的奶奶,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问不完的问题,你们说我奶奶“烦人”不“烦人”?
1、睿睿说奶奶“烦人”,为什么又给烦人两字打上引号?
2、奶奶这么“烦人”,你会怎样与奶奶说?
过渡: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也是真心关爱自己的亲人和长辈,同样要尊重和理解。有什么心事和意见,同样不必见外,不必回避,可以坦率地说出来。
要学会赞扬长辈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扬,长辈们也一样,他们更需要晚辈的尊重、肯定和赞扬。对他们要多给予发自内心的赞扬。
要经常同长辈交流。与他们说说你身边的事,不管是趣事还是烦心事,听听他们的看法。这不仅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尊重,还预示着良好沟通即将开始。
要重视视线接触。与长辈说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让长辈感到你在关注他(她)的讲话。如果你在与长辈目光接触时,感到很不自在,可以在头脑中回想他(她)对你关心爱护的情感,这样有助于缓解你的紧张情绪。
要善于控制情绪。与长辈交流不顺时,不随意发脾气、顶嘴,避免不小心说出或做出伤害别人的事。
(三、)拓展延伸
总结:说说你平时是怎样和长辈交流的?
 
 
 
 
 
 
 
 
 
 
 
 
          
 
 
 
 
 
第三课《诚信与亲情》亲情与正义的选择
一、教学目标
1、大义灭亲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的行为,但有可能会因此伤害家族成员之间的人伦亲情。
2、作为国家公民,当自己亲人的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损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时,就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亲人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 
二、教学过程:
(一、)大义灭亲是与非
1、师讲大义灭亲的故事。 
春秋时期,卫庄公三子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都城朝歌大害。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常与州吁并车出猎,为非作歹。石碏大怒,鞭打并锁入房内。石厚越窗逃出,仍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                                                                                                                                                                                                                      
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谋害了哥哥桓公夺得皇位,但却不受百姓拥戴。州吁请石碏出山相助,石碏让他们去陈国请求帮助,然后写下血书,事先送到陈国,让陈国陈桓公除掉州吁与石厚。陈桓公见血书,下令将州吁、石厚抓住。石碏得知二贼被捉,道:“州吁罪,都是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断然派家臣羊肩前往陈国将石厚杀了。石碏的这种做法得到后人的赞许。这就是成语“大义灭亲”的由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一般来说,大义灭亲主要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违法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得的惩罚。大义灭亲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正义的行为,但有可能会因此伤害家族成员之间的人伦亲情。
自古忠孝两难全,正义与亲情、法律与亲情的矛盾自古就有。从古至今有不少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而大义灭亲的实例,这是在正义与亲情、法律与亲情相冲突时的一种选择,是为人们所称道的一种义举。大义灭亲不一定都会“灭亲”,不少大义灭亲的壮举不仅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正义,也有利于帮助有违法犯罪行为的亲人尽快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提问:
1、简要谈谈你对“大义灭亲”的理解。
2、亲情与正义的关系,实际上是什么关系?
3、能否说出几个“大义灭亲”的反义词,并作简要解释?
(二、)亲情与社会责任
小明的爸爸开了一家小酒店,由于货真价实,服务周到,生意挺红火。有一天,小明放学后去酒店,发现爸爸正在用水和酒精兑白酒,小明劝爸爸不要这么做。爸爸说:“我不这样做,你的学习、生活费用哪里来?以前虽然生意红火,但哪比得上这样钱来得快!”小明见爸爸不听,赶紧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难怪最近有顾客说咱们店的酒味变淡了,这样下去,会把咱们酒店毁了呀”。小明和妈妈想了个办法,偷偷买了一批正宗的白酒,把爸爸自制的酒换掉,而且,两人想方设法不让他有机会制假酒。小店生意越来越好,一天晚上,小明爸爸说:“咱们酒店能有今天,这可都是我的功劳。”小明和妈妈趁机把真相告诉了他,小明爸爸这才恍然大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提问:
1、小明和他妈妈反对和制止爸爸的欺诈行为,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品德?
2、小明和他妈妈自己想办法制止爸爸的错误行为,这种做法对吗?
过渡:当自己的亲人有不法行为时,人们必须在维护亲情与坚持社会正义之间作出选择。社会责任大于亲情。作为国家公民,当自己亲人的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有损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时,就必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对亲人的不法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应竭力开导劝阻,当个人力量难以制止时,必须及时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亲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举例: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派出所所长老布拉罗,是一个30多岁的彝家汉子。在当民警的10年里,他亲手抓获了48名违法犯罪的亲戚,其中有25人被判处刑罚或劳动教养,其余的也都依法追究了法律责任。在这些人中,既有亲兄弟,也有堂兄弟,还有妻子一方的亲人。他说:“我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也珍爱亲情友情,但是当亲情和友情与法律相冲突时,我会选择维护法律的公正。”在彝族年(新年节日)里,老布拉罗一一看望那些曾经被他抓捕过、处理过的亲友及家属。他的弟弟老布拉曲经过教育改造俨然变了一个人,刑满释放回家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表哥洛子沙沙还被村民们推选当上了村长。
大义灭亲并不是泯灭亲情。当亲人因违法犯罪受到法律惩处后,亲人依然是亲人,不能嫌弃他,而是要在生活上、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使他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帮助他重树信心,重新做人。这既是对亲人的关爱,也是对社会负责。
(三、)拓展延伸
总结:正义和亲情在古往今来都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看你怎麽做啦。你如果选择正义说明你维护国家法律,选择亲情说明你顾全小家,小家与国家相比孰轻孰重就不用说啦。所谓正义乃人心所向,看你注重人心还是前途。如果你选择亲情那前途肯定是渺茫的,正义和亲情的选择我认为在很早就有啦定论。
作业:在你心目中在正义和亲情中如何做出选择呢?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