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诚信与名利》教案
发布时间:2016-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第六课《诚信与名利》淡泊名利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什么是名利,学会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去追求名利
2、学生能学做一个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人,培养崇尚的道德情操的公民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正当的名和利
我的烦恼
人人都有烦恼,我也不例外。每天都被烦恼给围住了脑袋,根本喘不过气来。
我的烦恼是我不再是好学生了。明媚的秋光划过天际,转眼就到了六年级。本知道这是最重要的一年,但却在这一年,我脱离了队伍,就象一个漂流四海的流浪者。尽管我很努力地讨好大家,可是于事无补。
上个学期,我得了个四星级。那天刚得知消息时,如晴天霹雳一般,我整个人生都披上了一层灰纱。当时,我心里哭了一上午,五星级的大门关上了!我后来想了想,这学期的确是不好,老是生病,每次上课的精神也不好了,难怪得了四星级。……每一次机会,我都会觉得很重要。但是“好同学”这个荣誉彻底与我不搭界了……
——摘自一位六年级小学生2011年4月中旬写的作文
◇这位同学渴望被评上“五星级”,这一追求好不好?
◇为“五星级”而烦恼、痛苦,甚至悲观,这种情绪好不好?
(二)淡泊名利
1、居里夫人获得第一次诺贝尔奖之后,毅然将原来的100多个荣誉称号统统辞掉,专心研究,终于又荣获了第二次诺贝尔奖。有一天,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其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大惊道:“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这种态度,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2、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现实生活中,袁隆平又对名利看得很轻很淡,他始终坚持只做事,不当官,一些不得不担任的职务也被他有计划地辞掉。当他出名后,许多媒体记者找上门来要求采访,他却表示“我是研究人员,不是演员”,尽量拒绝不必要的采访。当有人问他怎么看待“名利”时,他说:“追求名利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没有干多少事就去争名夺利,得什么奖,发表什么文章,都要去争。我认为,把名利看淡泊些,不要去争名夺利,心里就会好过些。人生不是为了追名求利,应该要更崇高一点。要让思想境界高一点,这样你就会取得更多的成就。如果把名利看得太重,稍微有点不如意,受了挫折,心里反而很难受。”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2001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选:“在当年那么艰苦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坚持下来,靠的完全是对事业和价值的追求。如果只图名利,是很难克服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的。”
◇当老师安排你去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时,你会怎么做?
◇当你的竞争对手向你请教学习上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
◇当你竞选班干部落选时,你会怎么想?
(三、)争先创优
许振超是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经理,他带领的团队,先后7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他领衔组织的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年节约资金3000万元以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国际空白。他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金牌工人。”他说:“我几十年的努力,就是为了一句话——我去当工人的时候,我的父母、长辈、同学,所有关心我的人都对我说,‘好好干,当个好工人’。”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就会想到这句话,我不能给他们脸上抹黑呀!”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运动场上不想争名次,就永远不可能有进步。日本索尼公司提出“永远争第一”,我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要么不干,要干就要争第一”!这里不在于有没有争得第一,关键是这种精神能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在一个工地上有三个工人在一堵砌墙,有一个路过的人问道:“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你瞎了吗?在砌墙!”第二个人笑了笑说:“我们在盖高楼大厦。”第三个人笑容满面地说:“嘿,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工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
(四、)拓展延伸
1、师总结:人生在世,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名与利。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去追求名利,是衡量一个人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重要表现。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是我们应该崇尚的道德情操,应该培养的公民素养。
2、作业
收集清正廉洁的小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
第六课《诚信与名利》崇尚廉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什么是廉洁,怎样对待名利,怎样去追求名利。
2、学生能学做一个崇尚的道德情操的公民素养。
二、教学过程:
(一)清正廉洁树真气
1、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廉洁的传统美德。战国时期荀子提出“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的自律。北宋包拯强调“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明代于谦作出“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誓言。清朝于成龙以“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为警训。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大力弘扬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精神,涌现出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等无数优秀共产党员和廉洁奉公模范人物。
2、北宋的包拯,身居高位,大公无私,嫉恶如仇。到了晚年,他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大意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3、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帮忙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他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上面两幅漫画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
◇如何理解“廉生威”?
1、毛泽东挚爱家乡、挚爱亲友,但却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权力为家乡和亲友谋取特殊的利益与照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经要进京的亲友捎过话:我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席,不是韶山毛家的主席,乡间亲友要勤耕守法,好自为之。他提出三条与亲友交往的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他在给当时的湘乡县人民政府县长的信中写道:“至于文家(我的舅家)生活困难要求救济一节,只能从减租和土改中照顾一般农民那样去解决,不能给予特殊救济,以免引起一般人民不满。”
2、牛玉儒,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市长。担任领导职务期间,为百姓办过无数实事、好事,可对自己的亲友却“六亲不认”。他说:“权力是人民给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他给家人立下规矩:除了上访群众,来家里拜访的干部一律不予接待。
3、清朝的抗英名将陈化成,身为福建水师提督,生活却十分俭朴,在一间很小的普通民房里一住就是10年,平时很少吃大鱼大肉,喝酒时也只是炒一盘花生米而已。他对各地文武官员的“馈送”一概拒收,百姓尊称他为“廉将”。
4、周恩来总理是廉政楷模,道德典范,他终生保持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人提出要修政府大厦,他说:“我们一定要执行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指示,在我任总理期间,决不修政府大厦。” 他反对各地建楼堂馆所,要求国务院带头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困难时期,国务院开会不上茶,在一个大盘子中放上一小包一小包的茶叶和烟,上面都标着价,谁用谁付钱。他个人生活非常俭朴,所住房屋的窗户裂开大缝,冬天工作人员只好用报纸把窗户缝糊起来;地面潮湿,铺的是大块方砖。有关方面几次要给他修房子,都被他拒绝了。
◇能否再列举1-2则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典型实例。
◇为什么说“俭以养德”?
(二)廉洁关系你我他
1、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说:“诸葛亮文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曾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那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2、小学生小建,看到教室图书角里有一本自己很喜欢看的书,就乘大家不注意时悄悄拿回了家。
某小学学生小明,看到讲台的抽屉里有一些老师上课用的水彩笔和卡片纸,就拿了2支水彩笔和一本卡片纸回家。心想反正这是学校的,拿一些没关系。
某小学学生小刚,放学后打扫教室时,看到墙边有一张50元的人民币,肯定是哪位同学掉在那里的。他很高兴,自己又多了些零花钱。但心里总感到不安,别人的钱怎么能占为己有呢?犹豫再三,到第三天上学后,他终于把钱交给班主任教师,请他在班上寻找失主。
◇谈谈你对上述三位小学生的行为的看法。
◇小刚“心里总感到不安”,这说明了什么?
◇培养廉洁品质,我们小学生可以从哪些事情做起?
3、到期末了,学校又将开展三好学生评比活动。班主任请班长组织班委干部,先对每位同学进行全面考核评价,然后对照条件确定5名三好学生候选人,再由全班同学投票推荐。小宏与班长说:“我上小学后一直没评上三好学生,咱们是好朋友,这次你一定帮帮我啊,评上后我一定会好好谢你的”。
◇小宏的做法好不好?为什么?
◇假如你是那位班长,你会怎么做?会对小宏怎么说?
◇你有压岁钱吗?压岁钱和平时父母给的零花钱应该怎么用?
◇在生活上有没有攀比心理?同学之间主要应该比什么?
(三、)拓展延伸
师总结:平时待人做事都要注意公正公平,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利违背原则,不能为了亲情友情丢失诚信。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养成勤俭朴素的生活方式。生活上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奢侈,不挥霍浪费,而是能够热爱劳动,自理自治,能够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平时注意节电节水等生活细节。这不仅是为了节约财富、节约资源,也是以俭朴的生活锤炼自己的心志。
2、作业
出一份廉洁主题的手抄报。
第六课《诚信与名利》取之有道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理。。
2、个人对名利和财富的追求,都必须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合法的途径去获得。
二、教学过程:
(一)成果与奋斗
1、身高仅1.50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5岁时就开始学打乒乓球,因为个子太矮被河南省队排除在外,只好进入郑州市队。 但她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0岁时,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 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你能否列举一些反映努力奋斗的成语,如坚持不懈 、坚强不屈、顽强拼搏等。
◇请列举1-2则咱们同学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的实例。
2、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他虽身受腐刑,却仍矢志不渝,忍辱负重, 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他世代流传的不仅是《史记》,更是那种矢志不渝, 发愤努力的精神。
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他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通过顽强拼搏,他在乐曲创作事业上取得卓越成就,成为伟大的音乐家。他的音乐千古不衰,他的拼搏精神更是广为传颂。
◇爱迪生曾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谈谈你对这句名言的理解。
(二)合法又合理
1、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俄罗斯的女子铅球选手科尔扎年科和匈牙利的铁饼选手法泽卡斯、匈牙利选手阿努斯因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参赛,获得的奥运会金牌都被奥委会剥夺。
近年来,从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门"到西安交通大学李连生学术造假骗取国家级大奖,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学术造假行为愈演愈烈。惩治学术造假,成为201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热议话题,"加大惩戒力度,用‘重典'治理学术造假,以儆效尤",是很多两会代表、委员的强烈要求。
2006年上海交通大学“汉芯造假事件”震惊全国,花费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研发出来的“汉芯”系列芯片竟然是假的。
(三、)名利与奉献
1950年8月,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回国后邓稼先就埋头进行两弹研究。要知道,一旦投入原子弹这项领域,就意味着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要为保守国家秘密而销声匿迹,不得随意与人接触,甚至是自己的老父亲自己的妻儿,不能公开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不能暴漏自己的行踪。但是邓稼先没有后悔,为研制原子弹默默无闻、费尽心血。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邓稼先这一辈子只与自己的妻子共度了六年的时光,5年是结婚后的朝夕相处,另外一年却是邓稼先病倒后妻子对他日以继日的悉心照顾。他为祖国事业牺牲了自己本可大富大贵的前景,牺牲了本可与家人共度的幸福时光。在他弥留之际报纸上才出现了头版新闻:两弹元勋邓稼先。
◇列举一些你或你的老师、同学为集体为他人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和回报的实例。
◇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请列举一些,并谈谈感想。
(四、)拓展延伸
师总结:当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必然能得到一定的回报,必然能赢得他人的好评和尊重,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也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作业
实践活动:走访身边的道德模范
◇同学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先在报纸或网上查找本地的先进人物,可以是干部队伍中的勤政廉洁标兵、教师队伍中的师德标兵,也可以是普通群众中的道德模范。列出名单,从中选择1-2位作为走访对象。
◇与走访对象约定时间上门采访。了解他们的名利观,了解他们敬业爱岗、崇廉尚洁、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先进事迹。
◇整理采访所得,写成材料,利用橱窗、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展示交流。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