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诚信与责任》教案
发布时间:2016-09-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第二课《诚信与责任》我的责任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知道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2.明确自己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的一员应承担的相应责任。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学校集体的活动,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形成责任意识。
行为目标
l.以家庭“小主人”的身份做些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辛劳。
2.以社会“小公民”的身份为集体出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红花表决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生:想
师: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我和儿子在一起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中我的角色是一位妈妈。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我在天柱山旅游时的留影,在这张照片上,我是一名游客。
师:现在我和你们大家在一起,你们说说我是谁?
生:你是老师。
师:你们心中喜欢怎样的老师?生:(略)
师;听了你们真诚的话语,老师非常感动,我一定会照着你们刚才说的去做,成为你们所说的好老师,因为这是我的责任。(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二、合作探究,明白道理
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都担当着不同的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责任。
师:那我们同学们在生活中成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学生自由说。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人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每一种社会身份都要求他承担相应的责任。责任与角色同在,每个人都负有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
师:同样,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责任。医生的主要责任:积极为病人治疗;帮助病人解除痛苦;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并解释病情;为病人隐私保密。
师: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社会上的哪些职业?这些职业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
师:不同的职业虽然有着不同的分工,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正是不同的职业承担了各自特殊的社会责任,人们的生活才有保障,社会才能正常运行,才能不断进步发展。
三、合作探究,明确责任
2、讨论:同学们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在家里是好孩子,在社会上是小公民,咱们先来谈谈作为一名小学生、集体中的一份子,在学校如何做个有责任心的好学生?(生讨论后交流)
3、师小结:是啊,如果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这样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的学习环境该是多么温馨,学习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你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呢?(指名说)
4、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爱自己的家,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少让家人担心,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我们对家庭应尽的责任。
5、同学们都有温暖的小家庭,咱们也拥有一个温馨的大家庭,这就是社会。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做一名合格小公民,是我们每位少先队员应尽的责任。责任听起来很大,实际上只要你做好自己应做的每一件事,就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你今后打算怎么做呢?讨论在社会上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好公民?
四、写目标,表决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叫责任,也了解了该怎样对自己负责,那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做事负责的精神呢?现在就请你把目前最想努力完成的事写在这朵红花上面吧!(展示交流)
 
 
 
第二课《诚信与责任》自觉承担责任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起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意识;愿意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
2、知识目标:(1)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2)增强责任意识,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承担责任的意义;树立责任意识;参加公益活动形式、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能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三、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课:            
通过观看叶青、张君达事迹导入,引导学生认识他们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引入本课主题。
并提问学生:1、叶青、张君达自觉承担了哪些责任?为什么称他们是“责任公民”?
师:是不是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呢?
(出示PPT)遇到下列情况,我们该怎么做?
师:在同学们生活的家庭里,学习的校园里,游戏的社区里,都有一份大家应当承担的责任。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都可以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2、合作探究,明白道理
案例分析: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做得一手好活计的木匠走,再三挽留,木匠决心已下不为所动。老板只得答应,但问他是否可以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答应了。在盖房过程中,大家都看出来,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了。用料也不那么严格,做出的活计也无往日水准。老板并没有说什么,只是在房子建好后,把钥匙交给了老木匠。“这是你的房子。”老板说,“我送给你的礼物。”老木匠愣住了,同样,他的后悔与羞愧大家也都看出来了。他这一生盖了多少好房子,最后却为自己建了这样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
老木匠后悔什么?羞愧什么?
如何理解“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师小结:责任是相互的,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因此说到底也是对自己负责;而对自己负责,也意味着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三,合作探究,明确责任
讨论:我们青少年应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生讨论后交流)
案例分析: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美元。这12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0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地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许多年以后,这位男孩成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他就是里根。里根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这样说道:“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为什么小男孩最后说他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说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成长发展?
师:同学们,当我们做错事情的时候也要像小男孩一样勇于承担责任,在实践中不断促进自己的成长,激励自己去克服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承担责任,能够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四、写目标,表决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为什么要承担责任,怎样承担责任,现在就请你把以前没有承担的责任现在想努力完成的事写在这朵红花上面吧!(展示交流)
 
 
第二课《诚信与责任》责任与权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法律意义上的学生,了解学生法律地位的确立,理解掌握学生的权利和责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维护自己的权利,并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
2、方法与措施:学生相互讨论,对照学生权利与责任,归纳出自己在学校学习期间享受了哪些权利,并履行了哪些责任,从而认识自己是否是一个合乎法律规定的学生。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责任与权利是相互联系的,在履行责任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
二、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设计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谈话,引导学生认识他们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引入本课主题。
并提问学生:作为公民我们有什么样的权利,作为学生我们有什么的权利。
(出示PPT)带领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并思考:为什么国家要对未成年人予以优先保护、特殊保护?
列举1-2例说明,我们未成年人怎样注意自我保护?
2、合作探究,明白道理
案例分析:小明新当选了班长,对班级荣誉特别珍惜,盼望着自己所在的四(1)班每周都能获得学校颁发的流动红旗。这是开学第一周,转眼就是星期五了。前四天,四(1)班无论是卫生还是纪律,各方面都做得特别棒,所以得了满分,已经获得了12颗五角星了。要是周五也是满分,那么开学第一周,新官上任就有流动红旗了。周五那一天,小明早早到校,安排值日生认真检查每一项卫生工作,安排语文课代表带领早读……
作为班长,小明拥有哪些权利?作为班长,又必须承担哪些责任?
同学们都是班级的主人,在班集体中享有哪些权利,必须承担哪些责任?
师小结:权利意味着责任,享有更多的权利,也就意味着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同时,也只有很好地履行责任,才能充分享有权利。
三,合作探究,明确责任
欣赏漫画并讨论:对同学来说受教育是权利还是义务?(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从来就不存在没有责任的权利,也不存在没有权利的责任。享有相应的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所以,同学们受教育既是权利又是义务。
四、实践活动,策划一次有责任的小学生评比活动
同学们自由结伴,3-5人一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一个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有责任的小学生”评比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包括活动意义、评选时间、评选对象、评选条件、评选办法等内容。
设计好后,递交给班长,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商量、修改后递交班主任。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