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小学“廉政微课堂”主题及内容填报表
发布时间:2017-03-2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唐文亚
城东小学廉政经典赏析课
1廉政微课堂,大家来宣讲。各位学员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城东小学廉政微课堂,我是主持人徐小萍。今天我们的微课堂第一个环节是诗词抢答。请看大屏幕。
千锤万击出深山,下一句是什么?
2烈火焚烧若等闲。
1回答正确,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吗?
2我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1欢迎。
2朗诵。这是明朝一代能臣于谦的《石灰吟》。作者用这首诗来勉励自己不畏艰险,追求真理。他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实现了这首诗中表达出来的人生理想。
1说得真好,请看第二题。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3回答。
1回答正确。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
3这是清朝郑板桥的诗作。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了七年县令,时时处处关心百姓疾苦,并且最终因为为民请命得罪了高官,61岁被罢官。他的勤政爱民和清正廉洁永远留在了当地老百姓的心中。这首诗就是郑板桥为官之道的最好写照。
1请看下一题。
历尽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4回答。
1回答正确。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这两句诗吗?
4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咏史。意思是说遍观历代人物,大到一国之君,小到一家之主,勤俭者必定事业有成,奢侈者终究难逃失败。
1说得真好。刚才给大家出的四道抢答题,都跟廉政有关系。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有一种带着劝戒的廉政诗词。这些廉政诗词通过抨击贪婪者的无耻与愚蠢,弘扬清廉者的正气与精神,在我国的文学艺术领域留下了灿烂光辉。这些诗词的背后其实都有一定的来历,有些还带着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下一个环节,就有请几位学员来和我们分享诗的故事。
5宋代理学家朱熹一生以清贫著称于世,历代学者以“朱子固穷”颂扬之。朱子的生活准则乃是“茶取养生,衣取蔽体,食取充饥,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从不奢侈铺张”。粗茶淡饭,崇尚俭朴。他在任秘阁修撰时,一次去看望他的女儿和女婿,不巧女婿沈蔡外出,便被女儿留住吃饭。进餐时,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眼中含泪。女儿的心思,朱熹早就看出来了,便神情肃然地说:“俭朴度日,是我们朱家的好家风!”饭后,他题了一首诗留给女婿: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饮时。
沈蔡归来,见岳父如此崇尚俭朴,备受感动,即把该诗贴在壁间,当作座右铭。
1谢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自律,安贫乐道也可以成为一种家庭氛围,并且传承到后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了不少清官廉吏,他们的故事传为佳话,流传千古。我这里有几个典故,各位可以选择其中自己熟悉的,来给大家做个介绍。
6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东汉时,羊续曾多次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给他送了一条活鲤鱼来。面对这条“礼鱼”,羊续左右为难。无奈之下只好暂且收下。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下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这件事传开之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也都不敢礼贿他了。因此当地老百姓都敬称其为“悬鱼太守”。
7我来给大家说一说于“半鸭知县”。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清康熙初年,原广西罗城县令于成龙,被两广总督金光祖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当地百姓听到于成龙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他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称他是“天下第一廉吏”。
8 “苦行老僧”说的是清代古田县人陈滨,他居官清廉,政绩显着。他常对人说:“贪不在多,一二非分钱,便如千百万。”后来巡抚湖南、福建。当官20余载,独身在外,没有携带过家眷。儿子想去探望他,竟苦于缺路费。在衙门里,他吃的是瓜果素菜,安于清贫,终生不变,受到百姓称赞。康熙皇帝称他为“苦行老僧”,此名不胫而走。
1一个个闪光的名字。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这些连接官员的事迹已经永远的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让我们牢记经典,不忘初心,一起来续写新时期的廉政故事。今天的微课堂到此结束。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