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现代相约,与经典同行
——第22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6年4月22日至24日,第22届现代与经典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在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大礼堂顺利举行。
又一次如约来到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现场,聆听大师们的学术报告,感受与经典同行的力量,每一次的“现代与经典”之旅都是一次思维的启迪和思想的洗礼。
首先是本次活动的学术支持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乔光辉教授致辞,他介绍了现代与经典活动的缘起与历程,对参会老师们两天多的学习提出了几点希望。
接下来是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教材顾问郑毓信教授的报告《数学教育的若干深层次思考》,听完之后内心久久难于平静,以往我只知道把知识有目标、有重点的交给学生,通过课堂的师生互动使学生掌握新知直至巩固新知就可以了。但郑教授却以经典的内涵深入剖析当今数学教育,点亮我心中对数学教育发展的新认识。其中尤为“数学教育应当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给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几个中肯的思考、科学的把握和分析,使我认识到引导点播学生学会思维,思维比动手更重要,不是经验科学,而是思维的科学。通过清华附小的“核心素养打造”、“1+x课程”照亮孩子人生发展的道路和未来的远景。以往我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忙于动手操作、忙来忙去,却忽视了学会思维的培养。郑教授的1+x课程说出了现代数学教学的现状,特别是“教育思想的核心”让老师们领会素质教育的重心。有关“核心素养”的讲解意义深远,“核心素养”虽然提出这么多年,但我们做到了哪些?值得每一位老师去深思,更值得落实到教学实际中去。
在接下来的两天半时间里,有幸观摩了强震球、刘松、贲友林、徐斌、周卫东、华应龙、俞正强、黄爱华等著名特级教师的精彩课堂。从这些大师身上,我们收获了许多。
反思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忽视数学最基本的功能,平日教学中我们只是让学生比一比谁最先完成,看谁用的时间最短,“快”成了我们课堂上的主题词,数学应该是帮助学生去思维,怎样想的更清楚,怎样理解更合理,而不是怎样想的更快,课堂教学是多与少的辩证关系,太快了就不会太深。我们需要培养学生“长时间思考”的能力,我们需要打造的课堂是思考的课堂、安静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课堂的主要氛围应该是静静的听,轻轻的说,热闹的、即兴的并不适合我们。今后的教学也将开始关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
(武进区城东小学供稿 撰稿:章瑞华 李英 摄影:戴老师 审核:张林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