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以前的课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成语 “卧薪尝胆”能让我们想起——越王勾践;“三顾茅庐”能让我们想起——诸葛孔明;“虎门销烟” 我们会想到——林则徐,那么这词,出示: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今后让我们想到的将是这样一个名叫祁黄羊的人。【板书课题】
师:老师在黑板上写,大家在心里写。
2、这是世人赞扬祁黄羊的话,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出示】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二、理解“外举”和“内举”
1、“外举不避仇”中“举”是什么意思?“避”、“仇”怎样理解?
(“举”是推举、推荐;“避”是避开、回避;“仇”是仇敌、仇人,文中指解狐)
连起来怎样解释呢?再用自己的话说说“内举不避亲”的意思。
(推荐外面的人不避开仇敌,推举自己的人不避开亲人。)
2、经过前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举荐人选是由什么事情引起的?(学生口头说原由)
3、练习:用“重”字组词
【填空】:
在军队中,中军尉职责( 重大 ),所以决定人选的事非常(重要 )。 对于这件事,悼公十分( 重视 ),悼公( 尊重)祁黄羊的意见,问的是谁能担此( 重任 )。
4、还有哪儿用到了含有“重”的词语?
(祁黄羊的两次“郑重地说”以及“不能不慎重” )
5、【出示】: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1) “郑重”就是严肃而认真,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显得很“郑重”呢?探究“很” “只有” 和“想了想”,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慎重考虑的。
(2)指导读好两句话。
6、当悼公听到这两句话后有什么反应?【出示】:
——悼公深感意外,说:“谢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指导理解“深感意外”和“十分惊讶”。两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表现在哪儿?从悼公惊讶的神态和反问中,体会祁黄羊的举荐是出人意料的。
理解四个问号。(前面是一个反问句一个疑问句,后面是两个反问句)
指导读出惊讶、疑惑的语气。
师引读:人们对祁黄羊的举荐众说纷芸,褒贬不一,难怪悼公这样说:(生齐读:悼公深感意外,说:“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师引读:面对这样的选择,让我感觉别有用心,悼公怎么能不意外。举荐祁午后,难怪悼公说:(生齐读: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
7、是啊,祁黄羊的提议太让人感到意外和不解了,难道他是年纪大了,老糊涂了吗?
(1)如果现在你就是祁黄羊,《实话实说》的记者来采访你,请问祁大人,常言道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你不报杀父之仇,却举荐仇人担任要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万一解狐上台以后恩将仇报,反过来陷害你呢?你不是自讨苦吃吗?【出示】: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师:原来祁大人心里想的是——(生接)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评价:好一个“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祁黄羊!)
(2)如果现在你是祁黄羊的叔叔,听说他居然举荐自己的杀父仇人当中军尉,你想对他说什么?(有责备——你这个不肖的儿子,你难道不想着报仇雪恨吗?)
师:尽管自己的叔叔责备自己,但祈黄羊内心仍想的是——(生接)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评价:真是一个公私分明、心胸宽阔的祁黄羊!)
(3)如果现在你就是解狐,是你亲手杀害了祁黄羊父亲。当听到祁黄羊举荐你担任中军尉的消息,你有何感想?
师:虽然我杀害了他的父亲,但祁大人却能够不计前嫌,为了国家心中想的是——(生接)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评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一个顾全大局、不计前嫌的祁黄羊!)
8、这个故事,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这节课我们就在对话中感受,读读3-7自然段中祁黄羊和晋悼公的对话,我们不仅要闻其声,还要感其心。现在请你先在座位上自己出声练读,通过人物的语气、语调,感受人物的内心,等会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分角色朗读。
练读。分角色指名朗读。
9、就在大家都在为此深感意外的时候,祈黄羊的这种推荐却在一片惋惜声中结束了,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让祈黄羊又再举荐了一位能接替他的人。【出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当老百姓听说祁黄羊要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当大官,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谁能够像刚才老师当记者一样你也来当回小记者,采访在座的一个个百姓?
(预设百姓想:还以为祁黄羊是个好官呢,还不是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儿子!真是太偏心了!)
10、连晋国的普通百姓都有这般的议论和疑问了,看来悼公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么,祁黄羊又是怎么想的呢?【出示】: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1)评价:平静的语气,映射着他一颗爱国的心。谁再来读?全班来。
(2)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祈黄羊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有军事才能的)所以祈黄羊才会说——(生接)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一个“只有”你看出了祈黄羊的什么?(考虑问题的慎重)
理解“慎重”。体会“不能不”的双重否定的语气比“一定要”更加强烈。“只是想”和“压根儿就没去想”的强烈对比。
教师点拨:祁黄羊的心就像水晶,一点不搀杂自己的私心,如果把人心比作天平,那祁黄羊的心就是最公正的天平,在这个天平上,他的指针一直指向的是什么?(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兴亡)(渗透结合历史背景,中军尉)祁黄羊心里一心想着的是中军尉的人选事关国家的兴亡,心里想的是国家的利益,这就是“出以公心”。这里的“公”指的是什么?(“国家的利益”)除了“出以公心”你还想把哪些词语送给他?(一心为公 正直无私 公私分明 唯才是举 任人唯贤 举贤任能 )
(3)(出以公心、一心为公……)他总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所以悼公被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再次朗读体会。【出示9-11自然段】分男女生朗读。
教师相机评价。(你真是祁黄羊的知心人呐!)
11、祁黄羊这样做,需要何等的勇气,需要何等的胸怀!当祁午听到祁黄羊的举荐后,他们能理解祁黄羊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
12、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让悼公非常感动。几个月后,祁午接替了父亲,走马上任,军队管理得很好,悼公欣喜万分。现在请小记者再来采访晋国的百姓,听听此时他们的心声怎样了。
是的,在悼公欣喜时,晋国百姓的心里也不断发出这样的声音: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祁黄羊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出示文段】再次朗读,读出感情!
13、小练笔:用上我们积累的成语,写几句你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或者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发。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一个强盛的民族,一个进步的国家,一刻也不能没有祁黄羊这样大公无私的人。回去以后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让更多的人记住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受到感动。
四、作业布置
1、把这则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2、阅读《毛遂自荐》的故事。
板书设计:
9、祈黄羊
外举不避仇
出以公心
内举不避亲
- 附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