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最佳手段,在本学期的“乐年华创新社”社团活动中,我们坚持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科技作品的制作中去,通过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使科技活动有效开展。 现将本学期活动总结如下: 一、确定活动内容 在活动前,先确定活动内容,我们选择让学生了解吸管结构的制作方法,然后有目标有顺序的做活动前的基础性工作,活动方案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对于制作的科技作品,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活动所需材料提前备好,且要多样、丰富。 二、组织学生训练,激发兴趣 在“乐年华创新社”社团活动之前提前召集学生,告知其活动主要内容,让学生提前做准备,设计好自己的训练思路,收集他们在活动时自己可能用到的特别材料,学生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并积极为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中互相配合 活动前首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尽量简单明了),在学生掌握制作训练原理的基础上再让其动手实践,可以在过程中少走弯路。活动中让两位同学为一组,互帮互助,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学生们在活动中热情度很高,态度很认真,同学之间配合得也很默契。老师随时作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品和训练要求。 四、互相比赛,促进成绩提高 请同学们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展示,大家一起对各自作品进行评价,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并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让同学们相互进行吸管结构的比赛,看谁搭建的高,魔方比赛,看谁用时最短,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本学期“乐年华创新社”社团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的课内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快乐,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学科技、爱科技的意识,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增强了学生科技意识,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通过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展示欲、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本学期,“乐年华创新社”的同学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科技竞赛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2018年第三十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中,李硕获得江苏省二等奖,戴畅洋等11位同学获得江苏省三等将,唐文亚老师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称号,章瑞华老师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个人”称号;在2018年武进区第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钱书涵、朱志文、戴萌获得吸管结构二等奖,李硕、陈子伽、黄熠获得魔方(小学)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