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案
发布时间:2024-01-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谭萧萧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见景

1.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词。生齐读课题

干脆清晰些读,而且读“西江月”稍作停顿,“西江月"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词的题目叫(生齐读词题中间的点是间隔号,所以读时稍作停顿。

2. 从课题中,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1)黄沙指的是黄沙岭,黄沙道中意思就是黄沙岭的一条小道------这告诉了我们地点。

(2)“夜”,我知道了此时是晚上。-------告诉了我们时间。

(3)“行”说明了事情,意思是“行走”。

(4)题目的意思是:夜间行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所以题目往往暗示了词的意思,可见这首词讲的就是"夜行黄沙道中"这个故事。

3.下面我们就走进这首词,请你自由读这首词,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4.指名朗读。正音:见(xian),你为什么读xian,生说

1)评价:非常棒,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停顿。

2)谁还想再来读一读。

评价:很有节奏,停顿也是对的。这个停顿就是节奏,更妙的是,这首词下阕的头两句停顿不好停,他停得很准,你知道怎么停吗?  指生读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停顿很准确,词就该这么读,读得字字清晰,句句响亮。再指生读

3)我听出来了,大家都能把这首词读得很有节奏。我们一起有节奏地读一读。生齐读

5.通过读词,你知道作者在夜行黄沙道中遇到了什么。

:明月、别枝、蝉、清风还有鹊

:他还遇到了蛙

;蛙声,“听取蛙声一片”

:他还遇到了稻田。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他还遇到了旧时住的地方,就是茅店。

:他遇到了旧时的茅店,他有没有住我们不知道,茅店他遇到不容易,怎么不容易?怎么看到的?

:转过溪木上的桥,然后就看到了。

;一直在找这个茅店。

:他还看见了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

6.能不能就这些看到的景物,再读读这首词?

(出示全诗,显示词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鸣蝉、花香、蛙声、星、雨、茅店社林、路、溪桥”,其他内容隐去。指生看屏幕读词。)

评价:字正腔圆,非常准确。仔细看,现在黑板上呈现的就是这首词的-(景物)。

7.只留下景物的词我们也能读。当然,词不仅要朗读、要理解,还要熟读一(会背。

8.这首词从头写到尾,作者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一(景物)。这些景物到底有什么玄机?   出示:动景:明月    鸣蝉  清风  蛙声    

      静景:别枝  稻花    茅店  社林  

1)在这些景物中看到的有明月、别枝、惊鹊、星、雨、茅店、黄沙道、溪桥还有小溪:听到的是鸣蝉和蛙声说丰年;感觉到的是清风;闻到的是稻花。你看,作者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这三种感官来写的在这些景物中,有动的,也有静的,作者写词时要把自己融入环境中,打开感官,感觉动静,这种写作方法我们称之为动静结合

:我们发现原来写词的时候,进入一种景物的时候,得把自己的感觉都写进去都打开。如果我不用眼睛看,或者我只用眼睛看,写出来的景物未必丰富。

二、入境

1.我们发现《西江月》从头到尾都是一些-景物。这种景物有动的,也有一(静的)。有各种感官所体验到的,所以好多人读这首词会联想到自己的生活体验、生命境界,甚至他们也写出许许多多这样的诗词来。分别出示诗句,生读

2.(1)读着这首《西江月》,苏轼曾这样写道-

山下兰芽短没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

(2)不只苏轼,唐代的王维说他读《西江月》读到的是---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唐)王维

3)南北朝的王籍,他读到的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4)宋代的曹勋读到的是----地僻干戈远,年丰禾稻香。----宋曹勋

5)宋代的范成大在你们最熟悉的《四时田园杂兴中说

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宋)范成大

6)唐代的社甫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

7)不止如此,唐代的岑参也写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8)不只他们写哦,辛弃疾自己也有相同的境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

3.许许多多的人读到这首词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联想到自己不同的生活境同到底是因为《西江月哪一点、哪一处、哪一个景触动了他们的神经呢?请你现在试着把这些诗词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中的每一句比对比对,并将有相应联系的诗句连起来。生连线

1)“夜行黄沙道中”想到了。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满暮雨子规啼。

:读得很准。请问为什么这么连?

:因为它说"沙路”。

:两句话中都有“沙路”,《西江月中叫“黄沙道",这个“黄沙道"应该就是苏轼写的这个样子,你读给大家听。(生读)

:这个“沙路”是什么样子?

:净无泥。

:也就是这个沙路-(很干净)。

:还有一种感觉,走在这个沙路上

:感觉到很舒服,因为“潇潇暮雨子规啼”。

:为什么“潇潇暮雨子规啼”就舒服?

:“潇潇暮雨",""就是傍晚,傍晚是十分凉爽的,还下了一点点雨,旁边还有子规在鸣叫。

:无论是触觉所感受到的绵绵细雨,还是听觉所聆听到子规的叫声,都让“我"觉得好惬意、好舒服呀。

2)“明月别枝惊鹊”我连的是“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因为都提到了月亮和鸟。

:“明月别枝惊鹊“就是"月出惊山鸟"的那种感觉,连的是(生齐读对应诗句

(3)“清风半夜鸣蝉”应该连“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因为都讲到蝉,而且这些蝉都是在叫的。

:“清风半夜鸣蝉“中哪两个字在说蝉叫?

:“鸣蝉”

:“蝉噪林逾静”中哪两个字在说蝉叫?

:“蝉

:蝉叫起来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好烦,但是请看这两句诗,蝉叫起来烦吗?

:不烦

:“蝉噪林逾静”说明周怎么样?

:更幽睁

:周围非常幽静,和“夜行黄沙道中"一样幽静。你能不能从“清风半夜鸣蝉"中说说为什么“夜行黄沙道中"是那样幽静?

:因为已经到了半夜,一般人不会出来。

:对啊,人之常情。继续说

: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更高级了。如果刚才是自然地觉得,现在就是文学的感觉.以动衬静就更静了,这正是蝉噪一(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我们现在知道了“清风半夜鸣蝉”对应的是--<生齐读对应诗句

4)“稻花香里说丰年"应该连"地僻干戈远,年丰禾稻香”,为这里面都说到了“稻香”。

:诗人、词人说“稻香”绝不仅仅是为了说“稻香",这两句都告诉我们-

:他期盼丰收,第一句当中是“丰年”,第二句当中是“年丰”

:以后你读到中国的古诗词,一旦说到“稻香”就知道说的是一(丰收),

;前半句说“地僻干戈远”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是说生活的地方比较偏僻,离乱世打仗比较远

;哪个词表示打仗?

:

:干戈是什么意思?

:指兵器

:它喻指着古代的-(战争)。

;所以我们说“化干戈为玉帛”就是这个意思。简简单单一句说到“稻香”,想到“丰年”,甚至还说到远离战争,那这里就像桃花源一样。

:所以“稻花香里说丰年”连的是一(生齐读对应诗句)

5)我觉得“听取蛙声一片"应该连“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以后诗词中读到“”,就知道作者要写的是一(丰收)。

:所以叫-生齐读对应诗句)

6)来看看“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该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为是描写雨的

:这个雨有什么共同点?

:都很小,因为他说了是“两三点雨",“润物细无声"也是很细的。

:“润物细无声”就是把东西打湿但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就和“两三点雨山前"对上了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对应的是一(生齐读对应诗句)

7)“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我觉得应该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读得很好。说说理由。

:他找茅店找了很久,突然转过溪桥就见到了这个茅店,而“众里寻他千百度”也是寻了很久,一回头就看到那个人。

:“千百度”就是一千次、一百次地一<寻找)。

:寻寻觅觅,一转头那人就在那里。

三、融情

1.“路转溪桥忽见"还有不同连法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应该也可以。因为作者当时写这句的时候是非常欣喜的,辛弃疾看到茅店在溪桥旁边应该也有一种惊喜的心情。

2.他找来找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找来找去,忽然路转溪桥忽见。评价他不仅看见了景象,还走到词人的心里去。

3.词人当时的心情是一(欣喜、惊讶)。

:用一个词来形容欣喜的、突然的一  :喜出望外,

:所以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因为这两句同有喜出

:望外。(板书:喜出望外)

4.请问“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哪个字最能表示这种喜出望外?

:我认为是“忽”。因为忽然就看到了

5.请你在词中把这个“忽”圈出来。(生圈画)“忽"在诗歌当中常有喜出望外的意味,何以见得?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一

:忽闻岸上踏欲声。

:谁惊喜?

:李白

:汪伦来送他,所以“忽闻岸上踏歌声”。杜甫也有诗“剑外忽传收蓟北”,他高兴什么?

:他高兴冀北被收复了。

:河南河北被官军收复了,“我”就可以一

:回家了,

6.这种喜出望外就在“忽”字里边,所以如果说一首诗有诗眼,一首词有词眼的话,这首《西江月》的词眼就是一个字一(忽),现在我们知道“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既可以连一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可以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到现在,读到的就不是一首词了,你会发现这些词句互相照应。我们能够连起来,无非因为这些词的什么东西是相互关联的?

:景物

8.所以以后我们读诗、读词,要关注诗中的景物寻找描写这个景物的其他诗句这样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诗、这首词,这种方法以诗解诗(板书:以诗解诗)在平时读诗时可以尝试这种方式,读一首诗词,看看能不能用其他诗词来印证。当然,怎样印证,怎样以诗解诗,关键要找到这首诗、这首词中的一(景物)。

四、知心

1.那么多人读了《西江月》这首词之后有自己的感受,写了自己的诗、自己的词,辛弃疾自己也写了。他写了什么诗词,你还记得吗?

(重新出示西江月》与对应诗词

:他写了“众里寻他干百度,葛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这是辛弃疾最为出名的句子之一,辛弃疾-直在“众里寻他”,就像在这首词中寻一(茅店)。

3.但我们知道一首诗、一首词看起来好像是写景,其实是表达作者写诗的心情和他所想的所以我们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甚至我们知道诗词不只表达情感,还表达诗人的-志向所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寻的是怎样的情怀、怎样的志向?带来辛弃疾的一段小小的介绍,请你快速地读一读。(出示,生默读)

4.要了解辛弃疾的情感和志向,不仅要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还可以用我们刚才这种方法,叫以诗解诗,你们学过辛弃疾的一

出示《清平乐.村居》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齐读

5.这首词读到这里,这个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到底寻的是什么呢?请你快速地写下你的体验和感受。出示练笔,生创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我”寻的其实是

:失土。因为当时朝政腐败,很多土地都被敌人抢去了。

:是朝廷不再懦弱,收复失地,重用人才。

6.所以我们走进辛弃疾的这些诗、词,发现辛弃疾从来不是简简单单地要寻找那一座茅店,也不是要寻找自己的快乐生活。他寻找的都和什么有关系?

:国家。

7.所以这首词的背后也好,辛弃疾整个人生也好,他真正期待的其实是-国家的和平、朝廷的清廉百姓的安居乐业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盛世。

:国泰民安

8.这正是辛弃疾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板书;国泰民安)

9.读《西江月》,我们领略了许许多多景物,这些景物有静有动,我们说一(动静结合)。而且感受到的是词人一(喜出望外)。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解词方法叫一以诗解诗,最后,像辛弃疾这样的人,他在心里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一定是国泰民安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