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许文茜读《教育原乡》
发布时间:2023-06-2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文茜

读《教育原乡:寻根与展望》有感

读一本好书,即是一场洗礼。假期,我认真拜读了严华银老师的作品《教育原乡——寻根与展望》。严老师从平凡生活入手,引导我们审问生活,思考教育现象背后的实质。严老师的思想就像嘈杂人海中的一声呐喊!何必追名逐利,何必随波逐流?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亟需教师冷静地思考和扎实地探索,回归教育初心,静心思教,安心培育,可能比什么都重要。严老师结合个人经历针砭教育时弊、直击教育本质,立言教育处方,呼吁教育人安静读书,深入反思。

 

一、“寻根”:把握教育内涵,回归教育初心

新时代的教育转型是不可逆的必然,然而在实现“立德树人”的道路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特色”。学校在摸索,从国内名校经验到国际先进理论,喜忧参半。严老师在书中揭穿了当前存在的教育种种怪象,引导我们认真反思,必须适时“停止”,从源头上、本质上思考“教育”二字。

《孟子·尽心上》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解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英国的斯宾塞说“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合言之,所谓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一种活动。某种程度上,从促进人性成长、人生幸福的角度来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引领、教导每一个教育对象对自我进行深刻认知和准确发现:“我”的个性、兴趣、爱好和追求,一生至为钟爱的事业。

教育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等多种形式存在,伴随人的一生,对个体的教育活动不仅关系个人成长、家庭命运,更关系着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建设。

 

二、“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何为“师”?何能为“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古今中外关于“师”的言论很多,“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人呢?结合自身的有限阅历和理解,我认为教师是以自身为载体,培养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熏染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开展创新的、有品质的思维能力,滋养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责任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讲道,“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教师被赋予了一种使命,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学识、品质、行为的标杆,具有极强的模范作用。严老师在书中给教师群体发声,“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卓越的教育一定来自卓越的教师。”教师价值的实现就是用自己的“学高”和“身正”教导、指引和影响教育对象。我们必须理性认识,教师的“学高”和“身正”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教师长期在自己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尤其是教育实践中慢慢修炼达成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用一生去修行,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一名优秀的“四有”好教师。

萨尔曼可汗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帮助人们收获人生的果实。教育的责任在于挖掘人的潜力。教育的使命在于提升人的尊严。”古今中外讲的都是一个道理,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个体的人实现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因此,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应是初心的最终指向。

读完严老师的这本书,我将更加坚守心中的一片净土:安安静静教书,安安静静育人,安安静静读书治学,安安静静深思反思。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