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古文的大意,并连起来说出故事的内容,并讲故事。(重点)
3.对比两人跟弈秋学下棋的正反事例,说出“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观点。(难点)
4.推荐阅读《管宁割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故事大意,懂得道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小学阶段接触过哪些文言文?今天学的是小学阶段最后一课文言文中的一篇,读题——
2、学弈是什么意思?(学下围棋)从哪儿可以看出?(插图)课文中的插图也能帮助我们理解意思。中国古代的下棋大多是下围棋,那学弈就是一个关于学习下围棋的故事。
二、读准读通,理解文意
1、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谁想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字音是否都读准确了。
2、指名读,谁来给他评价评价?(字音准,读起来抑扬顿挫)很会欣赏同学!
其他同学听出小问题了吗?(为读wei)为什么这样读?文中一共出现几次这个字?(3次,分别出现在……)这几个字读音都一样吗?可见,不同的意思就有不同的读音。指名读,齐读。
过渡:现在字音都读准了,语句也读通顺了,不过是不是每句话都读得合理呢?不着急,随着接下来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思考。
4、故事读了几遍了,读懂了吗,文中共有几个人物?(3个,分别是……)我听懂了,文中一共有3个人,其中一个是老师,另两个是学生。
刚才说老师叫做“秋”。我不太明白了,奕秋奕秋姓弈名秋啊?不是这样吗?你还接触过这样的词吗?(庖丁:名丁的厨师,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中刷子李,快手刘、泥人张)这些词都是把技艺和姓联结在一起,是不是很有意思?那奕秋是个怎样的人呢?(板书:善弈)
5、那另外两个人呢?(其一人……)先说说这个人吧。有多听奕秋的教导啊?(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专心致志)(板书:专心致志)这就是我们经常用的成语,现在知道这个词的出处了吧?(《孟子。告子上》
6、那另外一个人呢?(……)他心里想的是什么?(想把大雁射下来)他真的射了吗?从哪读出来?(思)看来是在想,没有真正实施。这个半句怎么读更好地表达意思?指名读,两种情况,你觉得哪种更合适?为什么?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合适的停顿才能表达合适的意思。
7、那这两人就是这样,一人——,一人——(引读),射谁啊?(大雁)怎么知道的?(之代表大雁)为什么是大雁呢?(注释5看出的()“鸿鹄”这个词在哪见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8、就是这样两个学棋的学生,一人专心致志,另一人也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三心二意,生板书)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一心二用)所以,相同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9、那结果呢?谁来接着往下读(……)谁不如谁学得好?从哪看出不如?(注释:弗如)弗是本课生字,弓要写得宽一些,第四笔是竖撇,最后一笔竖要垂直挺拔)老师想到一个词:自愧弗如,什么意思?把课内的知识很好地迁移出去了。
10、问题出现了,谁接着往下说……
说着聊着,故事的意思就理解得更清楚了。
11、现在,你再读读这篇文言文,相信你会读得更加顺口。指名读,评价,齐读。合适的停顿才能表达合适的意思。
12、师范读第一句,评价,不仅有停顿,还要注意声虽断气还连。
13、出示人物图,引背课文。三个人一个故事,奕秋……其中一人……另一人……结果呢?问题来了……
三、拓展延伸
1、你们看,我们读着故事,语言也积累了下来,学弈这个故事,节选自?你们知道吗?在这段文字前还有一段文字呢,其中有句话把故事想表达的意思说了出来,你们想想,可能这句话会怎么说呢?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心猿意马者,弗如专心致志)你们发现了吗?这几个同学的语言中都有一个什么共同意思?都提出了专心致志的重要性。
原文“不专心致志者,则不得也。”
2、你们都读懂了这个故事,读着这个故事,你们会想到什么?(不同角度)你们看,这就是好的故事能引发不同的的人产生不同的联想。我也想到了《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个故事(出示:《管宁割席》)读懂了吗?猜猜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有相同之处。
3、文言文就是这样,其中都透露着古人生活的智慧结晶,今天的我们不仅读懂他们,还应把古人智慧结晶传承下去,你们觉得哪种传承方式较合适?告诉别人,讲给别人听,其实,讲着讲着,不仅自己更理解,别人也知道了这个道理。同桌讲讲这个故事、指名讲,评价,再指名。加入丰富的想象,这个故事就更具有画面感,所以,讲故事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意思,还能把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这真是一种好办法。
四、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孟子的语录。
五、板书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善弈
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