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一本书——浅谈伴读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
姓名:蒋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邮编:213162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语文课堂中开始逐渐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更多的老师也开始意识到了语言与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在课外阅读中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将学生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老师、同伴之间相互分享,能够不断加强中小学生对文字的认识与感受,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一定重要性。本章将从语言表达技能、写作能力以及小学生综合素养三方面,阐述了小学课外读物对语文教育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语文教学
引言:阅读是学生成长与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学生在接受学习时首先所要面对的第一课就是阅读,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语文教师为了追求硬性化成绩常常选择忽略掉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上缺乏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渐削弱,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观状态,用自己的阅读体验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认知。
一、通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使思维和学习成为正确的驱动力,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文学书籍或课外刊物。因为喜欢学生们为了能够阅读明白这些书籍,他们需要认识到大量的新单词,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语法句子,在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时学生可以通过相关查询或向教师提问等各种方式来帮助自己进行阅读,学生们可以在广阔的阅读世界中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低年级在课后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教师可以先通过制造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提问,“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连续八十四天都没有捕到鱼,那么最后圣地亚哥有没有捕到鱼?”学生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最终并告诉教师圣地亚哥有没有捕到鱼,教师也可以通过告诉学生《老人与海》中队的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勇敢的老人在捕鱼的过程中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鱼和一群鲨鱼展开了激烈的抗争,通过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好奇心引发的强烈兴趣,让学生们想要读《老人与海》。这样,学生们就会被故事有趣的内容所吸引,想要读完整本书,真正做到了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在阅读中,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感受故事在课外阅读中的发展、高潮和深刻精神,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可以通过优秀的课外故事激发学生们学习圣地亚哥不放弃、勇敢拼搏的精神。[1]
二、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素材,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学习手段,课外阅读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生们将继续深化阅读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抓住关键字,细细品味,理解文章中的词的秘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巧妙融合,让学生们通过关键字的删除,替换关键字和其他方法,通过课外的有机结合,形成教育的协同作用,让学生们在写作时能够有思路;其次,学生在阅读养成好词好句摘抄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写作能力。最后,在写作模仿的过程中,标点符号和语言风格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作者在文章创作中的写作手法,使学生注意细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加以学生的自我理解,学生可以理解并感受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会如何在写作中准确的表达出自己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写作时要明确文章内容,要确定要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写出来、怎想写的高级,在思考和阅读中不断加强对文字的感受与感受,从而用文字准确无误的展现出来,在阅读中积攒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2]
三、通过课外阅读活跃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在丰富的语言材料中开阔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体验不同的生活,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独立的感知,体会到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思乡、亲情的深刻内涵,理解人物中忠贞职守、坚韧不拔,在受到优秀文化氛围的感染下,学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提高写作技巧。
在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然后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如阅读《边城》,学生可以通过沈从文对乡土情怀的抒发,感受到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通过作者爱情的描写,彰显出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心灵的纯净。感受到了沈从文文字中的优美。例如,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从书中凡尔纳对神秘海底探险的描写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这样优秀的书籍不胜枚举,很多优秀的作品书籍如同黑夜中的璀璨明珠一样,促使孩子们在语言教育中发行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通过语文课为学生创造交流阅读经验的机会,学生通过对阅读的自我理解从中收获到知识同学之间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感悟和经验相互学习,慢慢地,课堂上的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在学生们的相互分享中不断提高学生们在思维上的发展与碰撞,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3]
结束语:读书是人前进的重要阶梯,在学习和发展的路途中必然没有不了读书的陪伴,因此学生要掌握知识、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最主要渠道便是借助读书,但如果只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是学校语文课程中的一个主要知识点,为培养孩子们的读书爱好、培养孩子们的文化素质、提高孩子们的读写水平打下了扎实有力的基础。同时,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情操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这深刻揭示了课外阅读的本质,教师应积极地帮助学生们创造各种阅读机会,大力鼓励学生们开展课外兴趣阅读,增强学生们的语文核心素质,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钟兴娟.增强课外阅读有效性路径初探[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2):134-136.
[2]董璐,杨波.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76-78.
[3]夏立新.共读一本书——浅谈伴读在课外阅读中的运用[J].小学语文教学,2005(0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