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应该如此,只有奔行和争斗,实在是太可怜了,若常有撼动心灵的爱的歌唱,就能让我们走出人生的苦闷与悲情。
在我们的人生里,我们总是在寻找更大的启示、更多的意义、更伟大的见解,而忽略了生活、忽略了体验、忽略了内心的感觉。
好好地品味一杯茶,这看起来是无关重要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连一杯茶的美都不能有所觉察,如何觉察更高的境界呢?在喝一杯茶时没有醒悟的心,对师父的教化又怎能醒悟呢?
我希望不必絮絮叨叨地听人介绍一杯茶的好坏,而是直接去喝那杯茶。
每一个片刻都是全新的,只要有全新的感觉、全新的融入、全新的知见、全新的创造,每一个偶然凝结的露珠里面,都透着晶莹,都有彩虹的七彩。
我希望每天都是全新的、全然的、流动的,充满美好期待地迎接偶然的露珠和第一道阳光。
人和植物也是一样的,我们把春夏的人生唤作“青春”,青春时到处探问世界。只有秋天的季节,才会“夏日饮茶觉味永,雪夜观灯知风在”地自问:“我是谁呢?”一直到与内在的自我相认,美,才确立了。
一如波梨耶自行脱困,你们也要常常给自己打战鼓,自行从精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给自己打战鼓”,是在少年时代要寻找到鼓舞自己的方法,才能在往后深陷泥沼之时,自己找到脱困之道。所以,鼓舞自己要趁青春年少。
向外追求、向外比较的人生,空间会越来越小,年纪越大的人会发现分数越少。但是向内开展、向内体验的人生,由于心灵的空间无限,即使不求满分,也会日益得到自由和喜悦。
《塔木德经》里有一句话很好:“如果男女真正相爱,虽然睡在刀剑般狭窄的床上,也觉宽大。一旦反目失和,纵使有十六米宽的大床,也嫌太小。”
在一个浑浊的世界,坚持良善,有时会被看成傻子,有时会吃亏,但如果相信法轮常转,善良的人在人生里应有更多的转机吧!
也许,美女与英雄都是为了启示世人而诞生在这个世界,“自古英雄与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美人迟暮,英雄气短,使我们觉察到不应该执着于色身,而要锻炼心性,去触及更恒久的心灵世界。长得平凡是人生里值得感恩的事,这使我们减少了色身的执着,也使我们更易于领悟生命的实相。
人人都知道“时间就是金钱”,因此乐于用大部分时间去换取金钱;但如果想到“时间就是生命”,恐怕不会那么乐意地用生命去换取金钱了。
生命里那些重要的品质就好像沉香木一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时间可以剥除那些腐朽的部分,显露出香木中的芯;空间可以化解那无味的外表,发散出最内在的芳香。唯有经过岁月细细地研磨,才能知道沉香木和一般木头的异同呀!
感恩的人有福报,欢喜的心生智慧,即使在不得已时接受施舍,若心不颠倒,施与受都是好事呀!
不想成为傻瓜追随者,首先要学会静心,少发议论;其次,是保持观照,去看见事物背后的真相;再者,是独立思维,不再表面的评论中打转;最后,就是永远对自己生命的成长保持正向和喜悦的态度。
我很喜欢释迦牟尼说过的一个教化,说到一个人面对议论最好的态度就是默摒,也就是默默地摒弃它,不发一语。那是因为站在一个更开阔的观点,言语道断实在是不值得争论的,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心力用在真正对生命有益的事物上。那些整天议论的人,通常是找不到自己生命重点的人,倘若我们时刻要去呼应甚至辩解别人的议论,不但会使我们沦于浅薄,甚而会使我们也失去了生命的重点。不相干的人议论我们,听听就好,过耳随风。
在我们的人生里,也有许多时候和最亲爱的人赌气。夫妻、兄弟姐妹、父母子女赌起气来比陌生人还要坚持而惨烈,当然,生命的伤害与损失也就更巨大而难以弥补了。
有所遗失、有所获得,就让它去吧!我们的船还要继续航行在大江大洋。
在我们的人生里,目标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动机与方法一样的重要。
在我们的人生里,落入漆黑陡峭的山洞,是非常不幸的事。更不幸的是,当我们在坑洞里的时候,别人不但没有伸出援手,反而事不关己地议论,却得不到慈爱与关怀。困境中的慈爱与关怀,可以救人;困境中的议论与批评,只会使人陷入更深的绝境。因此,当自己面对困境和难关时,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要意志坚强,往上攀爬。当别人受到挫折和危机时,不要急着议论,要将心比心,学习别人在逆境中的勇气。
有时候在静心的时候,会看见自己的思、想、意、念像波浪一样起伏汹涌,无法自主。一旦进入了更深的静心,就像一条小鱼潜入深海,平静、悠然和自由。
这使我想到,人的心犹如广大深邃的海洋。如果一个人的心没有得到开启,只停留在思、想、意、念的表面,生活就如同海上的波浪,虽然刺激,却不能自主;虽然热闹,却很浮面;虽然多变,却无法安顿。
像波浪一样浮面而永不止息的生活是深可叹息的,人应该过更深刻的心灵生活,人应该有更多的空间静心,人应该在意志上更自由自主。
假如有深刻的心灵生活、更多的静心空间、活得更有自主的尊严和自由的态度,即使做一条小鱼,也比表面上热闹汹涌、状似开阔的波浪好得多了。
这大概就是禅宗说的“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的寓意吧!
在不能解脱的困境里,人往往会求助于佛、上帝或神明,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诸神并不是有形的存在,许多人就会转而求神通,让一些号称有神通的人化解生命的困境。一些号称神通的人,他们对遥远的前世似乎知之甚详,对不可知的未来也断定无疑,可叹的是,那些号称通神的人,常常连自己生命的困境也不能解决。因此,在面对生命困境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眼前的生活,只要专心一志地工作、吃饭、喝茶、穿衣,往往就能度过眼前的难关。
我们对这个世界总是喋喋不休的,在街头、在饭店、在咖啡馆、在电视、在广播......只要我们用心谛听,大家都是喋喋不休的,大人物向小人物喊话,小人物向大人物耳语,到处都流动着无聊的语言,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刘言”。
所谓的资讯,只是不断地制造和改换,纠正与澄清罢了。我们的街谈巷议也无非是这样的。所以,人,需要更多的沉默。
唯有身心都处在深沉的默然,才能够静心,当静心发生的时刻,再回头看世界,才会看见这个世界是多么花言巧语、巧言令色呀!
读到经典上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污泥,才生此花。”犹如醍醐灌顶,原来是因为莲花有转化的特质,即使处在最烂污的泥潭,也能化为养料,开出最美丽的花。
智慧与慈悲是人迈向更高境界的双足,也是佛法的两翼。若以莲花为象征,只要有转化的特质,智慧的莲花正是开在烦恼的泥沼上,慈悲的花则是开在苦难的浊水中。只要能转化,坎坷的路途也会走向美好的终站。只要心里长着莲花的愿望,终能在五浊世间,开出美丽的花。
听说好赌的人怕读书、也怕老师,还怕看见老鼠,对一个心灵脆弱的赌徒,光是“书、师、鼠、输”的谐音,就会令他们心灵崩溃了。很少人想到:输和赢都是在自己身上。
社会不也是这样吗?那些为非作歹的恶徒,在伏法的时候,总会怪罪出自问题的家庭、没有父母的关爱、老师未曾好好教导、社会未给予公平的对待......很少有人想到,这是“自作自受”呀!因为生长在同样家庭、面对同社会的人,成功者也大有人在。
袈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人生里的罪恶之花或美好的果实,也都是自作自受,不会从天上掉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