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徐锐玉
发布时间:2018-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徐锐玉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1、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主要包括常规指导和专项指导 ⑴常规指导 每两周安排一节活动课,一节为自由阅读课,但在自由阅读和活动中必须培养一些好的阅读习惯、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阅读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我们把这个常规称为553常规,即: 五种意识:主体意识、整体意识、问题意识、博取意识、操作意识。 学生是主角,也是阅读的主体,他们的阅读必须亲身实践,而不能把老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介绍,去推荐,去感悟;新课标规定引导学生读整本书,特别是名著,而我们教师也要面向全体,应该是全班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在阅读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针对名著提问,这对更进一步深入了解文章非常重要。记得有人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文阅读中一个好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一口气读完全文,很快了解中心;博取对今天的人来说特别重要,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所有的问题不可能是独立的,要学会联系的理解,多角度的分析,才能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最重要,持续不断地动力,来自于无拘无束的放松和精彩丰富的内容,兴趣一旦被压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学以致用,那么学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对小学生来说,要求一定要有坚强的意志是不现实的,所以就需要有实践的指导和亲自的操作,从文中的新鲜事到生活中的尝试,就等于给学生另一扇“知识的实践窗”,也可以说丰富了学生的另一个生活空间,在这里学生可以成为“王子、公主”,还可以成为梦寐以求的智者,乐此不疲的体验,成功的、沮丧的、新奇的,总之是与众不同的,拉近文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距离,加深了对文章的印象。 五个习惯:边读边查,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批,边走边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古人留下的好习惯,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根据课本的要求将之改为查工具书或资料;思考文中的疑点、重点、特点;划出中心句或精彩的词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边走边读是针对“阅读生活”提出来的,生活即书本,平时多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就会学到很多的生存本领。为培养此习惯,可开展“天天故事会”活动。即每天利用早读前五分钟时间讲讲昨天的小故事,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印象深刻的事说出来,刚开始由老师总结,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让学生试着自己总结,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完善自我。 三项能力: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评判能力 这三个能力是有先后顺序的:认读是基础,理解是重点,评判是难点,随着学生学段的不同,我们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认读能力的培养,重点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上。课外阅读我们重点是抓默读,及由此带来的理解,在低段学生可以做最基本的判断理解能力的培养,在高、中段就要进行评判能力的培养,特别提倡和文章进行对话,从说一句感想到说一段感想,从写一段感想到写一篇感想,试着从作品中“吸取精华,为我所用。” ⑵专项指导 ①教给学生必需的读书符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四年级有读书记号的单元如:“‖、~、——、—?、△、①②③”等,在课外重点段的训练中,就可以大量训练,并多次强调,直到学生养成习惯为止。 ②课外阅读笔记指导。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评价型等几种。一般开始先学“摘抄型”,随着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运用归纳型和感想型的。 ③读法指导。精读主要放在课内阅读上,两周一次的指导课上可以进行略读训练,特别是总分结构的段落。速读法在图书馆阅读训练较好,通过速读目录,了解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2、注重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评价 评价具有发现问题和导向的功能,我们重视过程的指导,也不能忽视对结果的反思。我们主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期望“量的积累,能达到质的提升”。 ⑴阅读交流 ①早读五分钟“一分钟新闻”或“新闻链接” 内容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这几天身边发生的;可以是长篇的一分钟大论,也可以是一句话新闻,总之,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想说就说。 ②每日名言 内容是每天从课外书上看来印象深刻的句子,其他同学交给课代表,课代表从中挑选,而其他同学只要两周交一句,整个学期的每一天就有一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的名言了。同时课代表将每日名言,抄在黑板的右下角并记在班级“名言搜集录”中成本收藏。 ③每两周一次的交流活动 可以相互间传阅笔记本,让同学们相互学习:吸取精华,弃其糟粕,同时也节约大量查找的时间。 ⑵阅读活动 ①班级读书会:针对某一主题展开讨论,并把“论据”书带来,将其中的情节读出来,供大家欣赏、讨论,可以是时尚前卫的,可以是经典感人的,不拘一格。 班级故事会:名人故事、智者故事、民间故事等等每学期召开两次。 ③阅读游艺会:设计综合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关于成语,关于古今中外名著,关于广告设计,关于诗文朗诵等。 ④展览活动:手编报、剪贴本、剪贴报、《班级读者》推荐的佳作集、广告设计、感人的读后反思等到校宣传窗或班内展出,班级中每班必须有一个角是展示台,让学生在展台中看到自己的成果,看到自己的进步。 ⑤竞赛活动:每学年都有语文知识竞赛和现场作文比赛,两项优者还可以参加最高奖评比——读书博士奖。以竞赛促读书,以竞赛树榜样。 ⑥表演活动:一篇好文章即是一个好剧本,演戏是学生的天性,改编有意思的剧本并进行表演,对学生来说是一件乐事,继去年一次成功的课本剧表演后,今年我们计划来个“课外课本剧表演(梦想剧场演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⑶阅读检查方式: 读书卡记录 我们经过仔细筛选和认真地讨论,将高、中、低三段学生的课外书分别以一张卡的形式来“荐目”,让家长也知道孩子到底该读些什么书,同时也帮着记录、检查。每学期每人一张,填满一张卡的到老师处换新卡,积累到全班前十名的位置时,就可以参加班级“小书虫”评比,从而也有机会推荐到校参加“读书博士”比赛。 ②读书笔记记录 两周一次检查读书笔记,及时点评,及时树立新榜样,及时展出。 四、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的注意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阅读习惯的养成有两种方式:强制和暗示。强制会造成打心底的反感。因此,暗示应该成为重要手段,暗示要靠氛围、靠引导、靠舍得放任。只要不打击学生的兴趣,自由选择方式,选择内容又有何不可。对我们来说这个研究只是一个基础工程,学生只要有这个阅读意识,愿意拿起书本装装样子也行,毕竟有些学生的认读关还未过,必须面对现实,以兴趣为重,少打击、多鼓励,少制止、多引导,少要求、多举例,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体验到:快乐在书中。 2、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教育水平,转变教育者的教育观念。 教师是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只有教师有了热情,转变了观念,才能更好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3、加强与社会、家庭合作,推动学生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 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只有当三方的教育力量统一起,我们的教育效果才会达到最佳。对小城镇来说阅读意识很淡,氛围待建,浮躁的人忙于发展经济,精神培育谈的多,做的少。在学校这个教育主阵地上,除了教师的“奋力作战”,还需广大家长和社会在行动上的合力支持。在家里家长以孩子的爱读书而自豪;在社会上评论以知识丰富为光荣。“讲学习”应该从各部门开始,让全社会都弥漫着“阅读”的味道,让阅览室不在空空荡荡,车站不在喧哗,让人们目之所及都是书,而知所闻都是新鲜资讯,惟其如此,社会的学习之风才能树立。营造全社会崇尚读书的盛风,将使学校课外阅读教育事半功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