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的距离(一)
武进区城东小学 章瑞华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这么多年,以前也曾参加过很多类似的研讨会、培训班,每次学习后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但遗憾的是至今还未能成为“名师”,只是人们眼中一般的好教师而已,或许在一些人眼里连一般的好教师也称不上。我与“名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名师、特级教师、专家“宁有种乎”?
研究了一些名师、特级教师、专家的成长经历,再对照自己,发现了名师、特级教师、专家与一般教师相比具有如下特质:
备课管理:磨刀不误砍柴工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形象刻画出普通教师和优秀名师的差别:普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课,而名师则将更多时间用于备课。
假设教师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话,普通教师的备课时间只是用了2个小时,然后上课时间讲了10个小时;名师则刚好相反,备课时间就用足了10个小时,真正用于授课的时间只有2个小时。
表面上看,普通教师用了绝大部分的时间去授课,去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看起来好像是在传授更多知识技能,而名师花更多时间去备课好像是做无用功。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究竟有无必要花那么多时间去备课呢?
有句行业话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与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同样的道理。打一个比方,砍一棵树花2个小时和花10个小时,哪个效率更高不言自明。
教学活动中,人们更加看重的往往是结果,因此前期的备课工作是必须而且是值得的。名师花10个小时去备课,用2个小时来授课,讲授的都是知识精华,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因此课堂效率也更高,学生也更容易吸收。
所以,首先要改变思维,加强时间管理,做好备课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有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计划性,更好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做好备课工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备课的重点,主要是做好教材研究与习题研发,把教材知识变为己有,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中受益。
课本知识方面,教师按照教材教学标准,多从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挖掘,并通过教学参考书对教材知识进行补充,着重掌握教材整体的重点、难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注意对学生做好科目知识的查缺补漏。
研究习题方面,备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对教材习题的钻研,提炼出相应的解题思维和方法技巧,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分量、学生接受能力等去考虑布置习题,让学生做到学练结合,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根据所学内容,自编一些习题作为课堂补充,提高学生的解题应用能力。
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培训机构是通过多样化的做题测试,不断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教师通过前期精心备课全面掌握教材知识,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比如知识基础、学习习惯、领悟能力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从而真正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