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标要求我们体育老师在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上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中的一小部分教师由此改观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尝试、自主分组、自主锻炼”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难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接受动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仅仅就两周时间,大家认为会是什么什么样子?索然活动顺利过了,但是谁又知道背后体育老师、班主任付出了多少,孩子们也付出了多少,不仅体育课整堂课的灌输,孩子们还在家里自主学习,才能有好的结果。说明素质教育与现实教育还是存在差异的。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接近50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跳绳、跑步、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像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领导也不同意,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五六个班算少了,时常十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