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人文教育
发布时间:2018-06-14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晓笺

 什么是人文?人文的特色是“当下自化”,“化”这个字最重要,它代表什么?代表把我们当下的困境及烦恼都化解。

  人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能做到这一步就是人文教育的成功。那么,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呢?

  一、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

  首先,一个人要了解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何在。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兴趣。

  我们先谈与日常生活比较有关系的。譬如喝酒,很多人都有机会喝酒,这几年台湾的红酒文化也很盛行,要学会判断这是哪里的酒,这酒是哪个年份的。

  我在荷兰教书期间,有一天看到一个人上电视节目品酒,他的鼻子上居然戴着鼻套。平常我们只看到马和牛装鼻套,现在居然有人也装上鼻套。主持人介绍说,要请他开始品酒,并且解释他的鼻子为什么要装鼻套,因为他的鼻子保险一百万美金,也就是说,他的鼻子如果被人打坏了,或受到什么伤害,甚至摔跤摔破了皮,保险公司就要赔他一百万美金!

  他品酒的时候,酒杯拿起来摇一摇,一闻就知道那是哪一年份的酒,哪一地区生产的葡萄,那一年下过多少次雨,然后采收之后,放在什么样的橡木桶里面,又放了多久,这些都可以一一说出来。所以,邀请这样的人来品酒,如果他说哪一种酒最好,应该是当年第一名的,大家都没有话讲。

  再讲一个品酒的故事,那是英国哲学家戴维·休谟所说的。

  有两兄弟都是品酒高手,因为家族有这种传统,从小受训练怎么品酒。这两兄弟有一次参加宴会,主人知道他们很能品酒,就打开一桶陈年老酒让他们品尝,看这酒水平如何。哥哥喝一口,就说这个酒不错,但是里面怎么会有皮带的味道?实在太离谱了。接着,再请弟弟来试。弟弟喝一口,就說这个酒不错,但是里面有铁锈的味道。这一次大家笑得更厉害了,酒里面怎么会有铁锈呢?实在太荒唐了。结果,等到这桶酒喝完的时候,一看桶底,里面果真有一条皮带,上面的铁环还生锈了。

  中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比起前面所说的还要更神奇。这故事出自《世说新语》,有个人叫做荀勖,荀勖有一次在晋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笋配白饭吃,他忽然对同桌的客人说:“这饭是拿用过的木头烧成的。”

  饭是怎么烧成的?古时候都用锅子,底下的木柴是旧的还是新的,跟饭的味道有什么关系呢?大家就嘲笑他,但同时也偷偷派人去打听,一查之下发现真是旧车轮用过之后当木柴烧。这个功夫比外国人厉害吧!他隔着一个锅子居然也能知道是什么木柴烧成的饭。

  我们现在不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了。试问:你这个饭是“大同”牌电饭锅烧的吗?每一种电饭锅烧成的饭是不是不太一样呢?这个我不太知道,要问专家了,你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专家。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专家只不过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而已,但这一点点就是功力所在。

  二、培养生活的趣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对哪一方面特别有兴趣,就要努力比别人多知道一点点,这一点点有时候要靠恒心。

  任何事情、嗜好、兴趣都可以变成生活上的一种趣味,人文就是让你知道生活里要有趣味。趣味代表活泼的力量,因为人的生命很枯燥,整天就是从早上到晚上,就是一天日夜循环交替,一年就是四季,春夏秋冬轮流上场,一生多么枯燥。

  朋友见面的时候,看到的是“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大家见面要说什么话,你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了。尤其是父母最不容易跟小孩相处,很多家长到了小孩读初中的时候,就跟我抱怨,说:“我儿子一回家,我还没讲话,他就叫我闭嘴。”我说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你要说什么嘛!妈妈说的话还有什么营养呢?你要说的话小孩子早都知道了,所以你不必说了。

  我们谈到差异性的时候,强调人不能没有嗜好,不能没有兴趣。我现在讲一则“痴祖闲阮”的故事。有两个人很喜欢搜集东西,一个人叫祖约,搜集各种钱币;另外一个人叫阮孚,搜集各种木屐。当时有品评人物的风气,大家就在猜测他们两人谁比较潇洒。搜集是可以,太执著的话就变成好像是恋物癖一样,自己的生命受到局限了。

  有一个人晚上去拜访祖约。听到客人来访,他赶快把钱收起来,因为很多人有好东西都不愿跟别人分享,要把它藏起来,但是来不及藏好,有两个竹箱子就放在身体后面遮住,客人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移动身体挡一挡,怕被客人发现箱子,神色有点尴尬。后来这事传出去了,说他居然有这样的表现。

  再看另一人,叫做阮孚,他搜集的是木屐。客人晚上去他家的时候,看见他正在吹火给木屐上蜡,他知道客人到了,就一面上蜡,一面说着:“不知道一辈子可以穿到几双木屐呀!”这种表现很有水平。你搜集东西,但是你也知道,人生拥有许多,不一定可以享受许多。搜集了一房间木屐,真正要全部穿一遍的话,试问你有几只脚?

  像阮孚一样,要问一生能穿几双木屐,话说得多么潇洒,让别人知道他一方面很执著,另一方面也能放得开。他们这些人都各有嗜好,但是问题在于是否执著。在这里面可以体验到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三、美感是无目的的目的性

  谈到人文的时候,会提到美感。一个人要孕生美感,基本上必须有一种心态,叫做无目的的目的性。美感必须没有目的。你做一件事有目的的话,这件事就变成手段,达到目的之后这件事情怎么做的,并不是很重要。

  但是什么是无目的?无目的就是你必须无关心,但是又必须有兴趣。你没有兴趣的话,根本不会去欣赏,但是你有兴趣又很容易变成很关心,就会受到一种束缚。

  所以你要养成一种态度,一方面无关心,无关心代表不在乎得失,另一方面又有点儿兴趣,否则你为什么专门去看木屐呢?另外一个人专门看钱币呢?这表示他有他的兴趣,他的兴趣不会变成他的束缚,这叫做无关心而有兴趣,这样才可能走向无目的的目的性。

欣赏一幅画,不是为了得到这幅画,也不是为了了解这幅画在画什么。了解是求知,得到是欲望,也不是因为这幅画上有一个苹果使我肚子很饥饿。不是的,我根本没有任何目的,但是看到这幅画又觉得这幅画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好像合乎某种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