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后的指导
好多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常常就喜欢布置孩子们写一些什么摘抄好词佳句,或者是读后感这样的方法。并不是说不可以,但是各位老师,如果每一本书都这样去做的话,容易让孩子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负担。事实上,我们也常说,我们读完一本书主要是享受这本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包括我们老师自己很少去摘抄好词佳句,也不会每一本书都去写读后感,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阅读是一种任务,其实阅读是一种享受乐趣的过程。所以在指导课外阅读上,阅读后的指导,我自己常做的办法就是我不会让孩子们摘抄好词佳句,也很少请他们写读后感,但是我会让他们读完这本书之后至少提两个问题,提问的方式其实就是我们的孩子很欠缺的。一本书由于信息量太丰富,结构复杂,人物众多,所以相对来说提问题不是很难。但是还得要教会孩子提问的方法,这个其实也是非常的重要,也是重要的阅读策略。我常常让学生至少在小纸条上提出两个问题。写两个问题干什么,这叫做读书指导,就是常常说的阅读讨论。我们的孩子们读完这一本书,全班读完这一本书以后,我们要有一些讨论,就像上课一样提一些问题,大家来聊一聊。聊书不必像课文的设计那样严密那样缜密,但是我们可以提出问题来聊一聊书。在聊书的过程当中其实就是进一步地增强孩子的兴趣,也是增强他阅读能力的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讲需要反复地操练,但是也不要害怕,这个并不难。
其他方式
课外阅读当然还包括自由阅读。自由阅读就是老师不必做过多的指导,甚至也不必给书目。很多时候这种阅读的提升,我觉得来自于学生的自由阅读。特别是在小学中年级的孩子之后,他基本上有了自己的阅读的偏好,也有了自己阅读的兴趣,这个时候我要强调以尊重孩子的兴趣为主。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什么时候应该引导学生。我个人的看法是孩子年龄小的时候当然是需要给他更多的指导,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加,我会给他更多的自由。当然自由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指导,而是说指导可以是越来越少了。
在有条件的地方,每个星期低年级至少应该有一节阅读课,老师能力比较强可以尝试着在中高年级拿出两节课来做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讨论。
有的课程甚至叫做安静阅读,就是直接把孩子放到图书馆里,可以自己带来书,也可以在自己的班级里图书站里选书,做什么?就是这一节课用来安静阅读。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书在自己的位子上,老师拿一本书在讲台上和孩子一起看。老师看书的姿势和状态对孩子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你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可能这节安静阅读课会让孩子的收获更多更大。
所以在课外阅读指导方面也是多面向的,多个增长点的。比如说可以让全班一起来表演,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请一些作家到学校里面来给各位小朋友做一些讲座等等。我觉得课外阅读的形式非常丰富,也很多样。
“一个人倘若不以书为友,他是不可能幸福的;而在缺乏幸福感的地方,就会产生性情孤僻、不相信别人和冷酷无情的现象。”反之,如果学生在闲暇时首先想到的是书籍,那么他们的生活就永远不会索然无味,定然弥漫着花朵的芳香。
让孩子们在快乐中阅读应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中提升幸福指数更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的美好愿景。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真正扎根课内、拓展课外、大量阅读,那么我们定会看到每一位孩子都乐于阅读,我们会看到孩子们目力听力的延伸,大脑的延伸,心灵的延伸……
因为:
最是书香能致远!
零零碎碎,啰啰嗦嗦,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最后一首小诗结束今天的交流:
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而孩子们的快乐,
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孩子们享受阅读
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