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小故事-焦裕禄一(2)
发布时间:2017-10-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建娟

同百姓一样过紧日子

      1963年1月中旬,焦裕禄在机关党员大会上说:“兰考是个灾区,人民的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焦裕禄生活极其简朴,他盖了多年的一条棉被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帽子带了七八年,风吹日晒变了颜色;鞋底磨透了几次,补了再穿都舍不得扔。吃穿住行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常说:“等到国家富强了,群众生活富裕了,再买新衣服穿!目前,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咱也得为国分忧,过几年紧日子。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讲革命工作,那怎能行呢?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呀!”

      焦裕禄任兰考县委书记后,针对个别干部主张装潢办公室的想法,他多次进行耐心地说服教育,“只要能树立起艰苦奋斗的思想,坐在破椅子上,同样能干出成绩”。


迎难而上治“三害”

      焦裕禄到兰考后,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走访。他在走访中发现,县委和社队的一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的面貌缺乏信心。有的说:“兰考是老灾区,底子薄,光靠自已,解决不了问题。”也有的说:“改变兰考面貌,咱心有余力不足,情等着国家救济啦!”发放统销粮、救济款、救济棉衣和烧煤,很长时间内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工作,有人说县委实际上成了管理大批灾民吃喝拉撒的供应部。焦裕禄想:要改变兰考面貌,必须根治风沙、盐碱和内涝。而治理“三害”,干部是关键。

      县委领导班子的思想统一后,焦裕禄要求全县各级干部都要树立战胜“三害”的信心,当好广大群众根治“三害”的带头人。他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兰考形势,鼓励大家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又要看到有利条件。他要求,每个人都要检查总结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情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鼓舞斗志,提高战胜困难的信心。

      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孟庆凯向焦裕禄汇报工作时谈到,当前公社干部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在自然灾害面前畏首畏尾,被困难压得抬不起头来。第二天,焦裕禄就在铁道南边的金营大队召开了公社干部大会。在会上,焦裕禄给大家念了《愚公移山》后说:“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我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志气和决心,搬走了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现在,兰考人民头上还有‘三座大山’,就是风沙、内涝、盐碱。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我们在座的干部都是改变城关落后面貌的带头人,只要干部的思想问题解决了,新的‘三座大山’就好铲除。”一席话,说得大家心里亮堂堂的,纷纷表示拼死也要搬走这“三座大山”。 

      1963年秋天,焦裕禄带着一个工作组到红庙公社葡萄架大队蹲点。一到葡萄架,放下行李,他就派大家分头作调查,访贫问苦。工作组了解到全大队最穷的数土山寨生产队,这个队连续四年受灾,当年每人只分了一两七钱麦子,吃花全靠国家救济。

      焦裕禄来到土山寨,发现党支部已经在灾害面前瘫痪了。支部书记躺倒不干了,支部副书记只知道争要救济物资,支部委员、妇女主任要脱党到平顶山找丈夫。焦裕禄立即召开了全队党员、干部会,听他们讲述这个队的灾根是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办?一个干部说:“风沙、涝灾是祸根。” 

      一位老党员接着介绍道:“过去几年都是靠国家救济过日子。县里有个姓王的同志,在这里专搞救灾,一连四年了。群众给他编一段戏词:“王同志,困土山,自思自叹。想起了,救灾事,好不心酸。一困你,四年整,不能回县。光救灾,不治灾,越救越难。”

      焦裕禄听了说:“同志们,这段戏词说得多好!‘光救灾,不治灾,越救越难。’这是打开土山寨难题的一把钥匙。我们要从治灾上下手,不然,以后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有人对治灾信心不足,认为眼前群众生活困难,生产工具少,不知怎么下手。焦裕禄说:“小鸡凭着一双爪子挠食吃还饿不死,我们有党的领导,有两只手,还治不了灾、养活不了自己?重要的是看我们有没有自力更生的精神,有没有生产自救的决心。从思想上认识‘光救灾,不治灾,越救越难’的道理,事情就好办了。接着,焦裕禄又介绍了全县的抗灾情况,进而作了分析,使到会的同志受到很大的鼓舞。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为改变土山寨的面貌献计献策,可就是妇女主任一言不发。

      会后,焦裕禄同妇女主任拉家常,苦口婆心地给她讲改变土山寨面貌的设想。妇女主任做饭,焦裕禄就主动帮她烧火。她看着一个县委书记不顾烟熏火燎的样子,又听他说得有情有理,心里像翻了个,终于说出了心里话。她哭着说:“老实说吧,焦书记,俺知道你是个好人。你要是再晚来几天,我就到平顶山走啦。你不知道哇,我也想把工作搞好,可没办法啊!你想想,队干部在门口吵,社员们在院里闹,孩子在床上哭,婆婆在屋里骂,我一个妇女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啊!”

      焦裕禄也动了感情,说:“我的好同志啊!你想想,群众有困难,不找党,不找咱干部,你叫他去找谁?”在焦裕禄的帮助下,这位妇女主任带领土山寨妇女投入了治理“三害”的斗争中。

      孙庄的队长,外号“刘备队长”,有困难不是想办法,而是见了领导就哭,群众说他塌了脊梁骨。焦裕禄到孙庄帮他想办法,出点子,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并批给他们10辆架子车和一部分小农具。从此,孙庄的群众干得红红火火。

      一天,焦裕禄和县委办公室秘书到堌阳公社大付堂大队。有个大队干部在焦裕禄跟前喊苦叫穷,要求发些救济款买农具。焦裕禄对大队干部们说:“我们不能老是两眼向上,两手向外,伸着手向国家要救济。同志们想想,都要向国家伸手,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你们能不能搞点副业,以副养农呢?”  

      那个大队干部说:“我们这里没啥副业可搞。”

    “能不能种点菜?”

    “人家有井,俺这里没有水浇。”

    “没有水浇,可以种蒜、种洋葱,这些都不用水浇。”

      焦裕禄这么一说,那个干部连连敲着自己的脑袋说:“我这头像个没上油的车轴,死不转。”这个大队按照焦裕禄的话做了,种了蒜、葱和其他经济作物,第二年都获得了好收成。

      就这样,焦裕禄或蹲点,或跑面,满怀着激情、希望和信心,一个村一个村地走,一个村一个村地讲,走一路说一路,把抵抗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树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心中。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