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朱自清散文《春》
发布时间:2018-05-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文霞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朱自清散文《春》

教学目标:

1、提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方法。

2、学生通过阅读,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3、学习作者描写景物和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4、加强学生感受春天美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能自主识别好词好句,并做记好摘抄录。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

课前准备1. 学生了解作者,阅读《春》。

     2. 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春》的课文。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感受春之美

优美的音乐与教师深情的言语相结合,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朗诵《春天的手》。(要求学生闭眼,认真倾听)

二、    与作者交朋友

1.  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主要作品。

(引导学生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核心:真。他用清丽凝练的语言描写真实的景物,文章中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对大自然之爱。)

2.  说一说,你读过的朱自清的作品?(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学习更好的收集资料的方法。)

 

三、品读作品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老师的散文代表作《春》。

(板书课题:《春》)

(一)初步感知春之美

  1. 听朗读(配乐朗读)

2. 说一说,你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

3. 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分别在哪个自然段?(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

(二)品读春之美

1. 品味春天的草

1)体会“偷偷、钻”动词的使用,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2)体会叠词的使用,感受词语的美丽。

3)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体会小草的可爱,生机勃勃。

4)全班有感情朗读描写小草的句子。

2. 欣赏春天的花

1)小组讨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的好处是什么?

2)他是怎么观察的?从哪些角度描写?怎么描写的?

3)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花的句子?

3. 感受春天的风

1)说一说,春天的风有什么特点?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让我们认识春天的风?

3)这段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4)朗读第5自然段

5)你能用同样的修辞手法造句吗?

4. 聆听春天的雨

1)朱自清笔下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2)这里又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齐读第6自然段

5. 春天的人们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人们的欢天喜地的?读出来。

2)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

3)谈一谈,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想对春天说什么?

(三)回味春之美

 你喜欢文中描写春天的哪些景物,为什么?

朱自清先生给我们创造了一幅优美的春景图,他通过运用修辞手法来生动形象的将春天的景物活化,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让人舒服,喜欢春天,喜欢大自然。让我们来一起再次品味大自然的美吧。

四、    即兴创作《秋》

1.  小组内完成,作好记录。

2.  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五、    推荐优秀作品: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郁达夫《故都的秋》;冰心的《繁星》,《春水》;

 

 

 

 

板书设计:

                      春

                       朱自清

             草            嫩嫩     绿绿     软软

            花             颜色     形状     味道

            风             声音  

            雨             形状    味道

           人们            欢喜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设计形式上有所突破,主要有以下三大特色:

1、立足点高。选取朱自清散文《春》为阅读对象,让学生对春天进行全方位的感受,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阅读经验,提升阅读能力。

2、切入点切合生活实际。春天的草、花、雨、风都是人们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本文的描写不同于以往文章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这能提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能被文中优美的句子所吸引,特别喜欢对景物的语言描写。所以本次教学课堂氛围好,,教学效果非常好。

3、内容衔接恰到好处。通过《春》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借助课外阅读增加知识,增长见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体味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和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参与过多,没有给学生太大的发挥空间,学生没有发挥出原有的作用,教学成效就么偶完全凸显出来。

2、在教师的语言素养上有所欠缺,面对如此优美的文章,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想对比较普通,没有与文章的用语有所一致,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就稍显得不协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