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的获取信息。如何获取呢?阅读便是个很重要的途径。尽管当前社会传媒的形式形式多样且发展均十分迅猛,但有人统计,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种信息约有85%以上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图书文献。可见阅读在现代社会依然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分课内、课外两方面,曾有人言“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其意义在于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心理品质的成长。因此,课外阅读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我所执教的二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就存在如下问题:
(一)进行课外阅读的意识薄弱。缺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
(二)可以供课外阅读的书籍少。家中几乎没有书的家庭大有所在,即使听老师说要买课外书,家长都不予积极地支持,甚至去别人家借些不适宜的书充数。即使买了,80%的家长、学生买的都是优秀作文,形成了优秀作文等于课外书籍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三)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不会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为了改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我们班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外阅读的开展了实践研究。
一、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毛泽东、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比如,评选“智多星”、“故事大王”、“小主编”,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知识营养,精神食粮。还可以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有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并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如今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学生阅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现在,学生中流行口袋书、漫画书。这些书中,有些充斥着暴力、色情,极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选书时的正确价值取向。读一篇文章、读一本书都要给学生一定的心灵启示,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选择的书必须能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识。但是,这也要掌握一个度,三年级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我们没必要让他们去读那么深奥,令人费解,学生不感兴趣的文章,只要价值取向准确,不管是动漫书,还是小人书,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
我们就可以向二年级的学生推荐以下书籍:《格林童话》、《宝葫芦的秘密》、《儿童科幻小说》、《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安徒生童话选》、《水浒传》《少儿百科全书》、《动物世界》,还有一些面向三年级学生的报刊杂志。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正确合理的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的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为了便于指导,我们班每学期以三人为一小组购六套书,轮换阅读,并定期进行集中指导。我们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三年级学生主要是积累语言素材的阶段,摘抄型的读书笔记比较适合他们。我们通过提供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四、家校联合,深化课外阅读
二年级家长会上,我和家长们交流了让孩子进行广泛阅读的意义,倡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共读”活动,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他们表示很愿意孩子将课余时间从看电视、玩游戏,甚至无所事事转移到有意义的课外阅读活动中来。我给每个家长发了一张“家庭阅读反馈表”,主要是请家长帮忙督促孩子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反馈表中设置了“日期”(要求天天必读)、“阅读书籍”(填写书目及页次)、“阅读时间”(要求保证有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阅读效果”(要求学生向家长背诵优美句段或复述文章内容后,由家长酌情填写)。学生凭家长签字的已完成的“家庭阅读反馈表”,可以在单元考卷上加5分的阅读分。所以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都很高。 同时,我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黑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在阅读课外读物时用笔在书上标出好词佳句,到周末时再统一做摘抄,即把平时阅读时划出的好词佳句统一摘抄到一个专门的摘录本上,周一交给老师批改。为培养学生摘抄的兴趣,每次批改完我都在班上反馈摘抄的情况,表扬那些勤于积累、摘抄有创意的同学,朗读一些优美语句,我们把这个时间命名为“美文共赏时间”。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一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已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总能见到学生在完成学科学习任务后,自觉地捧起书本,静静阅读。更值得欣慰的是,从他们的课堂发言、谴词造句、作文练笔中已经初现课外阅读的成效。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去积累语言,亲近母语,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