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唐美玉

数学素养我认为是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当前,核心素养是小学教育教学的热点,教育工作者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将核心素养和课堂有效的连接在一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

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

 1、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及时提问。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时:“学校把360 本故事书分别放在上、中、下的书架上,上层的1/4等于中层的1/5,等于下层的1/6,求下层书架上放多少本书?”此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都在冥思苦想,思维发生了障碍,这时教师点拨提问:“这三层书架中每一层书各有多少份?每一份的本数都相等吗?为什么?这三层共有多少份?”经这样一问,学生思路顿开:上层有4份,中层有5份,下层有 6份,所以一共有15份,下层占故事书总本数的6/15,也就是360本的6/15。这道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可见教师这个问正是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例如,教学“认识二分之一”一课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正方形纸上找1/21/31/4,再观察比较得出1/21/31/4,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位学生答:“我发现数越多那个数就越小。”这位老师听到这样回答时立刻否定,使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水平上。其实老师只要启发性地引导就可打开学生的思维。如问:你发现哪个部分的数越大,这个数就越小,为什么?最终得出结论:同一物体分的份数越多,表示每份的数就越小。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二、加强“四大”认识,提升提问素养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是连接认知目标和学生学习需要之间的桥梁,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去的催化剂,更是诱发学生从现有认知水平上升到高一级认知水平的助推器。因此,必须加强对有效课堂提问的重新认识。1、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讨论一般都有一个确定的、标准的答案,任何与这个答案不相一致的回答都将被老师否定。由此可见,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就是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好地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思路走下去,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对老师课堂所提问题,就不再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和分析,而是猜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是什么。这样就使得课堂提问所起的作用就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提问的过程实质上就简单成了知识的搬运(教师-学生)过程。这种提问,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有悖于新课程的。因此,必须对课堂提问的内涵有一个新的认识。新课程下课堂提问应更注重帮助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素养。在热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获得了一些体会、心得和结论,对学生来说,这种知识是极其宝贵的。  2、重新认识设计问题的角度。新课程理念要求设计问题的角度要有所创新。课堂提问由低到高有六个水平:知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据统计,目前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属于第一第二水平占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或掌握)知识点的问题占到80%中的6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第六问题微乎其微。由此可见,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多属“低水平”的,而缺乏高水平认知的问题,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而恰是后者最能启发诱导学生的,也是促使学生形成新型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点。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必须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气氛活跃。    有这样一道题:小明的爸爸今年暑假准备带全家参加“西湖一日游”,安排小明去买票,小明来到旅游公司售票处,只见窗口写着:西湖一日游门票价格:A种: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种:5人以上团体,每位100元。老师提出以下问题:(1)这两种不同的买票方法你能理解吗?(2)你是怎样理解的?(3)如果你是小明,你准备怎样买票?(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创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在富有挑战性问题中,不断发展多角度,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对课堂提问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较好的启发诱导性和清晰的层次性,减少低水平的问题,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思维含量。3、重新认识回答问题的评价。新课标要求我们对回答问题的评价要有新思维。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体验知识和感悟知识的过程。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做出非对即错的评价。教师应当要鼓励学生质疑,从不同的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地分析问题,独辟蹊径。 比如,课堂中学生回答对了,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答得妙极了!”、“你真棒,答得真好!”、“你真聪明,答得好极了!”;学生答得不完全正确,教师就评价说:“你肯动脑,答得较好,只差那么一点点,不然就更好了!”,并补上一句:“谁来为他补充一下?”即使有答错了的,微笑着评价说:“你真肯动脑,换个角度,继续想想看,相信你肯定能想出来,老师在期盼着呢?”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学习积极性高,学习效果好,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以学为乐的最高学习境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