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带着更多底气去上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8-04-0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庄如梅

  现在,我们语文老师经常会说:唉,现在我都不会讲课了。究其原因是,我们一直在不停地盲目地追风,追得没有时间静下来思考,追得已经完全迷失了自己。这情形用徐志摩的诗来注解最合适: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向标,风来自各个方向,而且都吹得很强劲。老师们今天学这种教法,明天又学那种教法,学来学去,就像邯郸学步,连基本的路数都不置可否了。家常课该怎么上还怎么上,从不思前想后。一说上公开课,就思前想后,不知道这课该如何讲是个好了。设计公开课的时候,极少考虑课标、学段、学情和自己之长,重点考虑的是如何取悦听课者,如何让听课的人觉得这课上得精彩,上得好看。上公开课,我们最在意的不是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听课者对这堂课的品头论足。正因为如此,我们上起公开课来经常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犹犹豫豫,心存顾忌。上起课来,没有勇气;说起课来,没有底气。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只能听别人的发落,然后胆战心寒地去改正自己。改来改去,更不知道课如何去教了。

    难道都是学习惹得祸?非也。学习是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不会学习就会害了自己。无论干什么工作,向别人学习都是很有必要的。关键是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很多人学习别人只是一味地模仿甚至完全复制别人,这样的学习肯定必死无疑,这正如齐白石老先生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我们应该怎样学别人呢?名师那么多,且各有各的风格。我的回答是都学,但又不要都学。前面的“都学”,是说要向每一个人学习,博采众长,兼容并包;后面的“不要都学”,是说学别人的时候,只学那些适合自己的,并且能学到手的精华,而不是不加选择地全然照搬或复制。因为你学不到手的,终究是别人的东西,适合你的东西才能完全被你吸收,成为你的一部分。学习别人,最终的目的是做真正的自己。

    要想上起课来有勇气,说起课来有底气,就不要做名家的赝品,而要做自己的真品,说白了,就是不要做最好的别人,而是要做更好的自己!只有理直气壮地做自己,你,才能拥有自己的底气!

    做更好的自己,关键要做到知己知彼,才百战不殆。这里的己,指的是自己,作为教师,你有什么优势,有什么擅长,你必须要清清楚楚地知道并加以充分利用。有的老师,擅长朗读,那就在语文课堂上充分发挥读的优势,以读代讲,教出自己的特色;有的老师善写,那就多写一些下水文,给学生们引路;有的老师善于讲故事,那就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或者续编故事等等。教师的特长就是一把利器,用好了,就能有所成就。彼这里指的是学生、课标和学段。我们的教学设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依有据。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必须为学生而精心设计。不了解学情,教学设计再天衣无缝,都是无效的劳动。

    好的教学设计,必须是为自己和学生而设计。为自己而设计就是利用并发扬自己的长处,使教学更加便于驾驭;为学生而设计就是所有的内容、环节和方法都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只有这样的教学设计,实施起来才能如行云流水,顺畅自然。即使偶有不顺,也能左右逢源,绝处逢生。因为,你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契合程度是最高的。拿别人的教案,或者用别人的学生上课,都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

    当我们的心中有了自己,有了学生,有了对语文教学的独立思考之后,就能带着更多的底气去上公开课了。当别人点评我们的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自己的设计意图说给别人听。别人在了解了我们和学生的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再去看我们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效果就会给出不一样的评价。这时候的评价才是基于事实的评价,才是客观而公正的。

    记住:如果点评你课的人不了解你的长处,你的教学风格,不了解你的学生,他的评课就只能是凭空说话,只能做一个参考。不要因为这样的评价破坏你心中的尺度,甚至打击到你自信心。

    学别人,做真正独立的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带着更多的底气去上公开课!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