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外阅读的拓展
李海峰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了解,同时还需要大量地也是必须的课外阅读拓展。但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的课外阅读几乎成了一纸空文,情况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各学科的课程负担过大,极大地压缩了课外语文阅读的拓展;初中生却因为自身和老师指导不利,很少甚至不会进行课外阅读学习,最终导致了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拓展这一关键学习过程的缺失。那么怎样才能够进一步强化语文学科,推进语文课程新的改革,加强在课堂之外的语文学习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探究。
一、 加强合理、科学有效的学科指导。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句话的本意是说作为学习的人本身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师傅(教师)存在的意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对于我们语文学科来说,学生由于本身的知识积淀很少,课堂时间也非常有限,他们对于语文的了解往往是支离破碎的片段,不可能很明白自身怎样去开展语文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的知识拓展。那么,语文到底应该学习些什么,该去怎样去学,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指导了。中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手中的课本,我们的教学也并不只限定在课堂,我们要从课堂这一语文学习的一点出发,用点连线甚至是连成一个语文学习的整个知识网。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不断强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授之以鱼”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还要“授之以渔”。
中学阶段语文学科的知识也是非常庞杂的,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学生也可以不知道,那么解决这种矛盾的关键就是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学习,主要的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课外阅读来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尽可能的拓展语文知识,丰富自己的视野。一般来说,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只有学生了解到了语文的重要,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中学阶段学生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往往是处于一个比较感性的阶段,也就是单纯的兴趣阶段。那么语文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善于在平时利用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从课堂知道课外生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我们在学习古代诗歌单元,学生可能已经学了李白、杜甫、苏轼等等的个别作品,甚至对其中的某些诗人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要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的阅读拓展了,像李白的、杜甫的、王维的等等,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之外还能够继续追寻,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进步。
总之,教师合理、科学有效的引导课外阅读是拓展语文学科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