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看《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谈迁将他的信念化作了行动,在他50多岁时,第一部《国榷》大功告成。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厄运降临了---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谈迁到底遭遇了怎样的厄运?
学生自学时间不长,教师便请几个学生回答问题,并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书稿被盗.
师:同学们,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偷走了什么?(是谈迁20多年的心血,谈迁20多年的付出,谈迁20多年的梦想)
出示: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
师:同学们,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谈迁此时的心情?带着你的感觉读(悲痛欲绝、 痛苦万分、生不如死 、伤心欲绝 、肝肠寸断)
这一案例看上去是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但教师并没有给足学生读的时间,为了走教案,学生书没读完,教师就开始点名回答,连续三个问题都是教师给学生的,学生学习活动是被动的,学习过程是伪学习过程,学生没有真实的思维活动。
日常教学中,好多老师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出示自渎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问题引领下的学习。即使有启发式,也是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维往自己预设好的答案框架里引,师生往往都是被一纸教案牵引,很难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
阅读教学中实施“让学引思”,不应该设定问题的框子,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提出问题,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汇报并互相补充,最终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让所有学生都真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