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让技术成为语文课堂的拔节力量(谢雯燕)
发布时间:2018-01-12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让技术成为语文课堂的拔节力量

 

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涉及到教育领域内的许多复杂和深层次的问题,如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机制、课程、教材、教法等都可能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重要因素。为此,需要一线教师进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总结经验和教训,探索出一条适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路子。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融通的价值和模式做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通  价值追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弥补了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对知识理解有困难的局限让南方的孩子看到雪域高原的实景,北方的孩子看到南方鱼米之乡的美丽……生活中缺少的感性材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把远的拉近,把“生”的变“熟”,把“世界”搬上屏幕,这就是现在的课堂,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通的价值所在。在画面、优美的旋律和互联网+中,学生的学习充满了乐趣,获得了启发、受到熏陶,知识因此变得更加美丽。

一、用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追求一个“趣”字

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西湖》时,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西湖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西湖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白堤、苏堤、小瀛洲等特色景点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难点也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轮美奂的情境中

二、用技术增加课堂容量,追求一个“实”字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如《恐龙》一课,因为学生是没有生活体验的,对恐龙的各种信息不够了解。

考虑到学生对已经灭绝的恐龙有着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我在备课时就通过信息网查到大量关于恐龙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你还知道哪些恐龙呢”进行自主探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展示图片资料,通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它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自行上网检索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这样就创造性地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在学习《恐龙》后,有同学还想了解一下动物世界的情况,我指导他们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到互联网上搜索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自己的文档,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情感和交流写作的能力。

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 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训练和实践,提高活动强度。

三、用技术深化感悟积累,追求一个“巧”字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赶海》这篇课文,写的是暑假里“我”跟着舅舅去赶海的一件事,抒发了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为了使学生们吃透重点,我利用学习软件中舅舅带“我”来到海边赶海动画片断,分学习小组讨论:在海边,哪些事使“我”觉得很有趣呢?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独特见解,并跟着学习软件中的配乐朗读课文。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成为美文朗诵、品味赏析的过程。

四、用技术促进多向互动,追求一个“融”字

尊重学生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长和发展,“人机互动”让这种设想变成了现实。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与同学即时沟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别人,同时可以分享同学及老师的思考成果,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使学习走向开放,走向对话。同时,信息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信息容量。为学生搜集、比较、判断提供了更多的材料信息来源,旁征博引,信手拈来,从此不再是神话。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改变着学生的生活,改变着学生的未来。

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 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生进行“无缝沟通”,把学生共性的问题用实景及时切换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生个性的问题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得以解决。特别在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环节上,教师可以用知识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更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有关变式题目,进行网上发布,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转化为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优势上进行合作。

五、用技术培养探究能力,追求一个“效”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使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提高学生的整体探究能力和全面素质。

课文《奇妙的国际互联网》里有一重点句: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书上没有相应的插图和配套的课件。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我从网上下载来世界地图,并发送到学生的平板上,让学生当堂在地图上画出这张蜘蛛网和上面连接的电脑,学生马上深刻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验到学习的愉悦,觉得值得自己去主动参与和实践。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通,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集合在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用来营造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的手段,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多重交互,能实现资源的共享,学生的按需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