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互享(章瑞华)
发布时间:2017-12-09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章瑞华

互享

武进区城东小学  章瑞华

我心目中关于课堂教学的标签是两个字——“互享”。

“互享”这一标签的形成不是来自于当前新课改,而是源自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李白有诗云:“众鸟高飞尽,闲云独去时。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在生活的某一刻,敬亭山之于李白,是朋友,是知己,相对而坐,哪怕相顾无言,但是彼此珍惜对方的存在,心意相通,心有灵犀。这一刻,诗人的心是美好而安适的。诗人写这首诗有他特定的时代背景,有他自身的遭遇与坎坷,抛开这些不说,我独喜欢这句“相看两不厌”。当它突然跳到我的心中时,我知道我一直寻找和追求的,就是它——我心目中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相看两不厌”。这里的“相看两不厌”其义即为彼此在乎对方,相互看重,你的眼里有我,我的心中有你,忘记了周围的烦琐,共同分享一段感受,共同经历一场思维的真正对话。

这是一种多么好的意境,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让我用一个较为现代性的词语来概括,即为“互享”。

“相看两不厌”的“互相”,首先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

在课堂中,我们的教师应该是平和的、民主的。教师的语调、眼神,平等地对待教室里的每个孩子,这样的品质会互相感染,这样的情感会互相传递。日本的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提到“润泽的教室”: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的尊重,得到承认。这段话太让人心动了。“润泽的教室”给人的感觉就是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和节律都是那么柔和,大家在分享着,也在共享着

而我们平时的许多语文课,就好像行色匆匆的团体游,导游举着喇叭,带着高矮不齐的一帮人,赶了一个景点又一个景点,收获最多的是气喘吁吁外加一句“也没多大意思”。其实想想,今天的教学任务真的就这样重要吗?我们不必面面俱到,但绝不浅尝辄止,要放慢脚步,等等那个吃力的,也许他有让你意外的发现,唯有如此,我们记忆中才会长久地保存峰回路转处的感动。

“相看两不厌”的“互享”还要不断创造造新意。

教学语言要新鲜。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清晰简练、生动新鲜的教学语言会使学生对你的每一课都心生期待。教师的魅力在于语言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曾举过这样的一个例子。一般的生物教师都会按教材上写的导入新课:无机物是怎样通过光合作用变为有机物的?而他这样提出:在植物体这个复杂的难以捉摸的“实验室”里,在阳光的照射下,把矿物肥料这种无生命的东西,变成了西红柿甘美的肉汁,变成了玫瑰的芬芳的花朵,这一切是怎样进行的?这样的生物课,怎能不引人入胜?教师娓娓道来,如同交谈,却牢牢拴住学生的心。

教学设计要新颖。一般的小学语文课流程,初读课文到字词理解到语段分析再到生字书写,学生看着这个环节就能想到下个环节。教学时间是个定数,我们在设计教学过程,要寻找训练重点,处理好“选择教材”与“使用教材”的关系,要有学生意想不到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也是最刺激的生长点。家居广告说:简约,不简单。所以还是要在备课上用心思,心在哪里,智慧就在哪里。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感受到的是平淡与疲劳。然而,它又是新鲜的,犹如一粒种子遇到适时的土壤与气候,便自然而然地发芽开花一样,课堂教学中它也常常会有一份小小的惊喜,出其不意地开在心头。你为我的发现拍案,我为你的体验鼓掌。彼此欣赏,无拘无束,相看两不厌。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