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我们的“班本课程”观(章瑞华)
发布时间:2017-10-1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章瑞华

 

我们的“班本课程”观

武进区城东小学  章瑞华

“班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是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一“研发卓越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班本课程的核心概念

“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不属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部分。“班本课程”的开发是完全自发、自主的课程开发,是完全出于班级内部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自身的条件和资源的全员参与、自我评价的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发展本班级的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的。“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与家长。

班本课程的实质是原有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班本化,也是班级活动、班级资源的课程化。它可以看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方面。班级资源、班级活动、班队建设、班级文化、人文自然、经典诗文、节日习俗等等均可以作为班级课程开发的内容。因而,班本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涉及到学生教育教学,学生发展成长的方方面面。班本课程的实施研究是指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从各班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班级的各种资源,切实关注班级生态,通过对班本课程的再设计等操作策略,由本班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的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创新的教育经验。从而使班本课程更适合班级的特点,实现课程班本化、生本化的研究。它包括对课程实施班本化操作流程的研究、班本化实施课程策略的研究以及课程实施班本化管理策略的研究。

二、班本课程实施的意义

班本课程可以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它是一种开发的课程,它重在解决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班主任的教育追求。

1)班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多元化的必然要求

本轮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强调课程的多样性、可选择性和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班本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班本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在班级的实施。狭义的班本课程指班级独立开发的课程的综合。一方面,班主任要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保证科学规范,另一方面,在班本课程的开发方面一定要讲究实效和特色。

2)班本课程是学生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更加多元化,他们喜欢上主题班会课,希望老师与学生有更加正式的交流,许多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看待事物的观点与大家分享,许多学生愿意班上举办更多的主题活动,希望接触大自然,希望探索多种奥秘等等。这是班本课程开发最大的后盾,也是班本课程开发的动力所在。

3)班本课程是班级特色建设的需要

关注人的个性发展也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特色学校、特色课程、学有特长已成为教育的潮流。班级建设除了优良的班风学风外,班级特色和个性是尤为重要的。班级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主要场所,也是接受教育的主要终端,应当在培养特色人才和建设特色班级方面有所作为。

4)班本课程是班主任教育理想的体现,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和教育的最佳平台

一个有思想有追求的班主任应该努力建设班本课程,使其成为教育理想的实现途径和保证。班本课程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从课程计划的制定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程内容的确定到课程体系的建立,确实会增加班主任的许多工作量,但一旦开发成型,良性循环,其收获和作为教育者的成就感也是无法衡量的。

因此,班本课程是大势所趋,相信它也会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推动。

三、班本课程的教学管理

(一)课时设置

1.利用每天中午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进行班本课程,全体参与指导学生。

2.利用各班每周的班本课程课,开展各班的班本课程教学。

(二)教学要求:

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实施。

2.教师要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中取得的成绩资料等。

3.教导处要及时做好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阶段的监控、测评工作,随时调控班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每学期至少要举行一次班本课程成果展示活动。

四、班本课程的实践与策略

结合班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我们认为班本课程开发特别要注意以下两点:

1.班本课程开发以班为本,以班主任的治班哲学为指导,以学生的需求为依据,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一所学校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一位班主任也应有自己治班理念。班本课程可以使我们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是有序的而非随意的,是有个人教育目的而非被动任务接受的。是我要做什么,而不是学校要我做什么。我们一直认为教师个人的教育理想追求一般是高于学校教育的立意的。治班哲学的形成与班主任的个人理想追求以及班级特点有关。

班主任是班本课程的积极促进者,但班本课程不是班主任课程,不是班主任一个人说了算。我们在制定班本课程计划,确定课程内容前,先对班上学生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生的特长爱好,了解学生家长的职业和专长,征求学生对班本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建议。

2.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利用时间,落实班本课程教学。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占据了大部分时间,留给班本课程的时间不多,如何保证班本课程的时间呢?我们的做法是利用好三段时间,一是每周一次的班本课,二是双休日(一般是半天时间),三是边角时间(如早操前、课间、中午到校后)。

1)课堂是班本课程实施的主阵地

每周一次的班本课是实施班本课程的主阵地。班本课程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共同参与开发的课程,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关键是课程资源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有效的实施,还要充分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共识。

班主任是班本课程的当然开发者和管理者,班本课程也是其管理班级、教育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亲自参与班本课程,班主任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等的交流,可以解决班级遇到的一些普遍性问题,可以形成班级的合力。

学生也是班本课程重要的开发者。学生设计和实施的班会课一般有以下特点:第一,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第二,学生自己了解或熟悉的内容;第三,要体现教育性、人文性、参与性。

家长和社会人士中也有很好的课程资源可挖掘,只要有心,完全能为我所用,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成长。

2)主题活动是班本实践课程的重要载体

主题活动一般利用双休日或者团队时间进行,形式一般是在附近举行的户外活动。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了解了自然和社会,增强了实践能力,服务了社会和人群,提高了班级凝聚力,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3)班墙布置和课余的边角时间是隐性班本课程

四面班墙就在学生身边,是提供各种信息、渗透思想观念、进行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丰富并且定期更新的班墙体现了班级良好的学习和人文氛围,加强了相互交流,展示了班级特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课余的边角时间教师可以用来与班上同学思想交流和意见交换,对个别同学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因材实施、融洽感情、反馈信息、教学相长等多重目的。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