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轻描淡写化干戈
发布时间:2017-12-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周黎娜

轻描淡写化干戈

工作的巨大压力,有时让我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缺乏思考,过于简单粗暴。不知不觉之中我总是在学生空荡荡的思想容器中注入美好的的思想,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道德传教士”。一篇教育故事使我幡然醒悟。
    故事:做眼保健操的时候,我发现同一桌的两个男孩子虽然做操很认真,但从他们身体的姿态使我发现了桌子底下正愈演愈烈的“踢脚大战”。我轻轻拉起一位男生,用手势示意他在边上站着,坐到了他的座位上。不明真相的另一个男生仍一个劲地踢着,发现没有反击,他睁开了双眼,刹那间他惊呆了——我竟然踢了老师。我微笑着迎着他的目光,羞愧一下子涌上他的脸颊,木头人似的呆坐着等待暴风雨的来临。我拉起他俩的手叠在一起,轻声地对他们说重归于好吧!然后走出了教室。
    读完这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我不禁思绪万千:没有厉声的呵斥,没有愤怒的发泄,只是轻描淡写地笑着说重归于好吧,便化干戈为玉帛。两个孩子在惊运魂未定时受到了最温柔的呵护,得到了最渴望的宽容。此时此刻,他们心中涌动的是一份深深的谴责——我们怎么能在课堂上争吵?还让老师挨了踢!狠狠地批评我们一顿会更好受些。其实,此时已不需要老师的批评,他们在自我谴责的同时已学会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倘若一句“你们怎么了?上课不守纪律,想干什么?”学生就会因为斥责而丧失了自我肯定的勇气,老师的评价无疑给学生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其教育效果与前者就会有天壤之别。
    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我佩服故事中的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唤醒了学生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意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