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吕淑湘先生说过:“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 ”许多名人、作家都说过类似的话。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不强调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挖掘。那么,如何指导高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的阅读兴趣,才能步入阅读的圣殿。学生的阅读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它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激励、鼓舞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1、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能使学生产生向上的心理。因此,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老舍、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让名人的魅力感染学生,并及时表扬班里喜欢阅读、写作进步比较大的学生,让班级中一些爱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带动全班。
2、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争着看好书的氛围,让“走进教室就看书”成为学生的共识。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环境,最好是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比如阅览室、班级读书角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
二、推荐书目要有的放矢,推荐方式要有机动性。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教师对推荐的图书要有深刻的感受,注重推荐方式的机动性。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的内容,还要对推荐的图书有深刻的感受,这样在推荐图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
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我在给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时候,给学生讲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看这些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要使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他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他的影响下,他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三、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了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邀请了部分家长做观众和评委,参赛的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四、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我就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一课,我就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地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要读好书。
五、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阅读评价。
只种不收,无疑是徒劳的。我引导学生根据制定的课外阅读计划,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间及语文实践活动时间,不失时机地开展课外阅读的专题汇报和评价,使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交流时,内容可以多样化:可以对作品的主题、情节等谈体会,说看法;评价的主体要多元化:既可以教师评,也可以学生互评。在此基础上,教师以“平等的首席”加以引导、点评,并为学生修改自己的读书心得提出好的建议,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认为,真要抓好课外阅读,语文教师还必须去掉顾虑,真正做到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这样,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语言,存储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有趣的故事情节,掌握阅读的本领和写作的技巧,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