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以师作则,引领阅读同步​
发布时间:2017-10-23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瑜

以师作则,引领阅读同步

    小学生是最会接受教师的言语物质奖励和模仿教师言行的阶段对象。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带头引领w讲授自己在课外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把教师自己的阅读笔记和感受与孩子一起分享,交流记载下来的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等。教师随机利用小学生事事好强和喜爱奖励的特点鼓励学生记载阅读笔记,当鼓励引导的有所效果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师生赛或男女对抗赛等形式交流在他们在阅读中的感想,比比那些小组的笔记载录的最生动,最精彩,组织学生对于优秀笔记进行激励和奖励制度,激起孩子对记载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带头有目的地收集一些读书名言:比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于黑板一角,教师结合课堂时间进行评说,延伸讲述一句句名言背后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与孩子进行比较与教育,渗入孩子内心精神的角落。久而久之,教师可以慢慢地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这个活动,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通过各种渠道,学生会慢慢地进入阅读的轨道,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学生也会潜移默化地感悟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含义。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寻找解疑的方法、途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如课外书中有个《鲁班造橹》的故事,鲁班是通过鸭蹼能在水中省力游泳的启示而发明了橹,而书上的橹字命名的任务教给了学生,为什么发明物叫橹呢?不少低段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因为橹是用木头制作的,而为了纪念鲁班这个创造而带了鲁班的名字。虽然这是多么微渺的回答,但它可视为学生能在阅读中敢于质疑、创新,从阅读中体验快乐、张扬个性,让学生享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