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加趣味元素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应重视趣味性作业设计在这一环节中的重要性。作业设计不仅应该关注课后阶段,还应该关注课中阶段。教师可通过提问引出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思考、实践和探索相关理论内容。
例如,在“长方形形和正方形”的学科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提出问题: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它们有哪些特征?我们可以在视频游戏中导入卡通图像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游戏项目观察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相关特性。在现阶段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安排中,教师不仅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还要结合学生个体乃至群体表现出的差异,通过分层作业模式,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在作业实践中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应探索学科作业的内容和实践,使学生更好地面对学科作业。有趣的作业形式通常是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来安排的。有些学生对作业缺乏热情,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原有的作业安排中引入有趣的元素,以便学生在当前的作业实践中根据各种作业评估项目进行练习。
2、单元整体设计
大概念视角下,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组更多的是设计数学教材内容,而大概念层面下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位则需要教师从数学知识与学生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入手,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系统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方案时,应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来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习惯,以推动学生快速适应单元整体教学的形式。
3、多元评价办法
(1)过程性评价
一是日作业评价法,即当天作业全部正确,或错误一处,这两种情况下当天作业评为优秀;错误出现两处,当天作业评为良好;错误出现三处及以上者,当天作业评为待提高。二是单元作业评价法。①单元作业次数不少于4次。本单元的日作业“全部优秀”或“优秀+一个良好”,该名学生的单元作业评为优秀单元作业;单元内日作业出现两个及以上“待提高”,该名学生的作业评为待提高单元作业;其他情况的单元作业全部被评为良好单元作业。②单元作业次数不多于3次。日作业全部优秀,该名学生单元作业评为优秀单元作业;待提高出现一次,该名学生的单元作业评为待提高单元作业;其他情况的单元作业全部被评为良好单元作业。
(2)结果性评价
学期末,教师根据本学期学生所获单元作业评价结果评出学期学生数学作业成绩。把作业成绩换算成百分数,再结合学期末的考试成绩,前者占40%,后者占60%,折合并算出学期末学生数学单科总成绩,然后将结果向学生公布。
(3)增值性评价
增值性评价主要包括升级制评价和积分制评价。升级制评价,指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困生晋升为中等生,部分中等生晋升为优等生的评价制度。如果某学困生或某中等生的单元作业在连续两个单元被评为优秀,那么该名学生就可以升级,即由学困生升为中等生,或由中等生升为优等生,其作业任务也将随之变化。积分制评价,指的是根据学生对日作业中选修类作业和临时类作业的完成情况而设置的一种评价制度。选修类作业或临时类作业每全对一次积1分,学期末根据积分情况从高到低,选取前十名给予“综合实践奖”或“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