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双减”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27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建娟

1.“双减

双减是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双减的核心目标是让教育回归学校主阵地,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一政策旨在解决过去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的问题,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缓解家长教育焦虑,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

2.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注生命的教育,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和探索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提升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还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概括地说,生命教育是关注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是在个体自然生命与生理生命的基础上,遵循生命的原则和规律,引导生命走向完善,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本研究主要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层面理解生命教育,将其划分到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法治领域范畴内,以学生作为对象、生命作为核心研究原点,促使人们认识生命价值、维护生命尊严、尊重生命个体、保护生命安全、最终提高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在一定层面上发挥其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

鉴于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达91%,家长地域、文化差异大,教育观念落后,难以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导致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急需生命教育的疏导。我校借助“双减”契机,深入挖掘教材、调研学情,通过案例分析和行动研究探索教学策略,开展多元教学活动,构建家校社协同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生命教育,培育学生正确生命观。

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巧妙融合道德与法治教育,凭借丰富多元的内容及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全方位推动学生的成长。

这套教材里,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丰富且系统,涵盖自然、社会、精神生命三个维度。自然生命层面,像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三年级上册《生命最宝贵》,引导学生爱护自身身体,体悟生命的珍贵。社会生命角度,通过人与家庭”“人与学校”“人与社会等内容,让学生感受家人的爱,增强集体荣誉感,明确公民权利义务。在精神生命范畴,三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六年级下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助力学生追求生命的深层价值,提升精神境界。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既能丰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也能使生命教育得到更有效的实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