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课堂提问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5-04-1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蒋惠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课堂教学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们积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谐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在教学过程的诸多环节中,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方式。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更加积极而和谐,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1.巧妙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

        1.1 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  1.2 抓住疑问点提问。抓住疑问点提问既可化难为易,又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1.3 要抓住发散点提问。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因素,抓住教材中最能引起发散思维的发散点设问,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这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益的   1.4 抓住矛盾点进行提问。此种提问以抓住一对矛盾或抓住一个现象提问,使讨论的中心直指课文的重难点。课堂提问的形式在原则上是师问生答,从而控制一节课的节奏,在考虑到提问要具有激发性的情况下,教师要灵活运用课堂提问的形式。

是追问型,就是把所传授的知识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一环扣一环系统地提问学生,其特点是老师发问语气急促,问题间隙时间短,这种提问形式能创设热烈气氛,训练学生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并且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力,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开卷中学生快速的定位。

是互问型,互问是由学生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互问可在局部也可以在全班进行。要框定问题的范围,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去互问互答,切忌偏离教学内容讲题外话。出现“卡壳”时,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是开拓型,训练学生运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及原理进行创造性思维。首先有方法性提问,引导学生回顾获得知识的学习过程,教会他们总结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探取新知识的效率。其次有规律性提问。目的是启发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比较、整理、归类,学会发现知识规律。再次有创造性提问,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注意语气的变化,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提问积极的态度对学生的思维能起促进作用,教师提问时的面部表情、躯体姿势和体态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能支持、修饰,甚至代替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态度,学生在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的是期待、信任、鼓舞,那和责备、厌烦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可以鼓舞学生的信心,而后者只会减弱学生的信心,甚至激发逆反心理,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非常低,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非常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