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字遇见童心:四年级阅读教学的奇妙之旅
在四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始终相信,每一篇课文都是打开孩子心灵世界的一扇窗。学习《观潮》这篇课文时,我深刻体会到,引导学生与文字对话,是一场充满惊喜的奇妙之旅。
课前,我收集了钱塘江大潮的高清视频和动态图片,当潮水汹涌澎湃的画面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现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惊叹声此起彼伏。我趁机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潮水,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气势磅礴”“排山倒海”“惊天动地”,一个个精彩的词汇从孩子们口中迸发。我笑着点头,顺势引入课文:“作家赵宗成笔下的钱塘江大潮,更是别有一番韵味,让我们一起走进文字,感受他眼中的奇观。”
在研读课文时,我摒弃了传统逐句分析的方式,鼓励孩子们自主圈画出描写潮水声音和形态变化的语句。小李同学指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说:“老师,我仿佛真的听到了远处的闷雷声!” 我抓住契机引导:“那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声音和形态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大家试着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教室里安静下来,孩子们沉浸在文字构建的情境中,有的轻轻晃动身体模仿潮水涌动,有的皱着眉头认真思考。
课后,我布置了创意作业: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你心中的钱塘江大潮。第二天,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小张同学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水彩表现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还在画面旁配上了自己创作的小诗:“潮声起,如雷响,白浪翻滚向岸旁。观奇景,心激荡,钱塘大潮美名扬。” 看着这些充满童趣与想象力的作品,我明白,当我们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文字就能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的花朵。这次阅读教学的尝试,也让我更加坚定,在语文教学中,要做一个引路人,带领孩子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让童心与文字碰撞出璀璨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