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屑里的春天
开学第二周,晨读课总听见 “簌簌” 声。低头一看,小林正趴在桌上用铅笔尖戳橡皮,碎屑堆成了小山。我走过去时,他慌忙把橡皮藏进抽屉,耳朵红得像熟透的小番茄。
“橡皮是不是有烦恼呀?” 我弯腰问。他愣了愣,小声说:“它长得像小熊,我想戳出眼睛。” 全班哄笑起来,他把头埋得更低。我举起自己的橡皮:“老师的橡皮也会变魔术哦 —— 看,戳一戳能变成小船!” 说着用尺子划出波浪线,橡皮屑果然排成了船队。孩子们眼睛亮了,纷纷掏出橡皮:“老师,我要变飞机!”“我变小兔子!”
那天的晨读格外热闹,黑板上多了幅《橡皮动物园》。后来我发现,小林的铅笔盒里多了个专门装橡皮屑的小盒子,他说:“等攒够了,要给小熊做张床。” 低年级的教育就像拾捡橡皮屑,需要蹲下来的耐心 —— 那些被视作 “捣乱” 的小心思,说不定藏着最柔软的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