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到数学学习中,将枯燥的数学以“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形式呈现,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亲近数学、玩好数学”的环境,三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数”我会玩,巧算“24”点研讨活动。
“24点”是一种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它以独具的数学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更多的人们接受,这种游戏方式简单易学,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拿出一副扑克牌,取出大小王和J、Q、K,在剩下的1~10这40张牌中任意抽取4张牌,用加、减、乘、除及括号进行计算,使结果等于24,每张牌必须用一次且只能用一次。
课堂上,老师以“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围绕“怎么玩”和“巧在哪”两个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扑克牌游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分梯度地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游戏活动:首设碰撞,体验必要——2张牌算24点;再设碰撞,体验模型——3张牌算24点;三设碰撞,体验价值——4张牌算24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学习中深度展开,让学生的经历上升到经验,激发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体验了“24点”的好玩之妙处。
24点”游戏看似简单,实则非常考验学生的智慧,既提高了口算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通过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玩”中有法,“玩”中有乐,“玩”中有趣,“玩”中有得;感受到了数学的独特魅力,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他们在活动中提升了思维,在挑战中享受到了快乐。
(供稿:武进区城东小学 撰写:章瑞华 摄影:李英 审核:张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