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有感:叩问教育初心,追寻教学本真
发布时间:2025-06-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许文茜

       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宛如一场深刻的精神对话,不同于常规教育书籍聚焦教学技巧,它将笔触深入教师的内心世界,探讨教学与自我、学科、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让我在字里行间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与教师的使命。 
      书中“教学勇气源自心灵的完整与自我认同”的观点直击要害。帕尔默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遭遇的困境,往往源于自我认知的分裂——当课堂实践与内心的教育理想产生冲突时,无力感便会悄然滋生。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曾为了迎合标准化考试,压缩学生自由表达的时间,这种妥协与内心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不断拉扯,带来难以言说的焦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唯有直面内心的矛盾,坦诚接纳自身的局限,才能找到教学的平衡点。如今,我开始尝试在有限的框架内注入理想主义色彩:利用早读时间开展“自由分享会”,鼓励学生畅谈所思所想;在作文课上设置开放命题,尊重每一种独特的表达。这些坚持让我重获教学的热情与底气。
      “伟大事物的魅力”这一概念,重塑了我对学科教学的认知。帕尔默认为,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与学科中“伟大的事物”相遇,无论是数学的逻辑之美、文学的情感共鸣,还是历史的思辨智慧,都值得师生共同探索。过去,我在教授语文课文时,常陷入字词解析与答题技巧的窠臼,忽略了文本背后的精神内核。受此启发,在讲解《背影》时,我不再局限于分析写作手法,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探讨亲情的表达方式;在诗歌单元,组织“诗歌创作与互评”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当学生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好奇与热爱时,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教学应是师生共同追寻“伟大事物”的旅程。
      "共同体教学”的理念,为课堂生态的重构提供了新思路。帕尔默倡导打破教师主导的单向教学模式,构建师生共同参与、彼此倾听的学习共同体。在尝试中,我将“圆桌讨论”引入课堂:在科学课的“生态系统”单元,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生物角色,模拟生态链的运作;在班会课上,围绕“如何缓解学习压力”展开头脑风暴,教师仅作为参与者提出建议。这种转变让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在思想碰撞中学会合作与反思,而我也从“权威者”转变为“同行者”,收获了更深刻的教学相长体验。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如同一面镜子,照见教育者的困惑与坚守;又如一座灯塔,指引着追寻教育本真的方向。它让我明白,教学的勇气不仅来自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源于对教育初心的执着与对生命的敬畏。未来的教育之路,我愿永葆这份勇气,在与自我、学科、学生的对话中,书写更有温度、更具深度的教育篇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