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用爱托起明天的翅膀 胡佳
发布时间:2025-03-2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胡佳

用爱托起明天的翅

一、“教”到“育”:一场心灵的跋涉
初为人师时,我以为只要把课本知识讲明白,便是尽到了教师的职责。直到那个总在教室后门徘徊的瘦小身影闯入视线 —— 他攥着磨破的作业本,眼神里躲闪着不安与渴望。那一刻突然惊觉: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是双向的心灵共振。

从此,课间十分钟成了 "树洞时间":扎羊角辫的女孩会悄悄说担心父母离婚,总穿旧校服的男孩坦言想当厨师却被父亲责骂。当我蹲下身接过他们揉皱的画纸,当作业本里夹着的 "悄悄话" 从 "老师我怕" 变成 "老师我想",终于懂得教育的真谛:是握着孩子颤抖的小手穿越迷茫,是用自己的肩膀为他们搭建眺望未来的台阶。

二、“不妥协的爱”:让折翼的候鸟归巢

小宇曾是让所有老师头疼的 "问题学生":用美工刀划花课桌,在升旗仪式时故意喧哗。直到走进他阴暗的出租屋他的母亲边分拣袜子边抹泪地告诉我,父亲要么不管,要么就是动辄打骂。这个总把自己缩成刺猬的男孩,不过是用叛逆掩饰被撕裂的安全感。

为此定制的 "成长阶梯计划" 悄然启动:

信任重建期:从 "每周交 1 次作业" 起步,用 "你解这道题的思路很特别" 代替批评

情感联结期:午休时共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他画的残缺翅膀旁写下 "裂痕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家庭赋能期:每周三的 "亲子电话时间",教母亲用 "今天你帮妈妈摆碗筷了,真能干" 替代指责

毕业册里他留下的画像至今珍藏:戴眼镜的老师牵着小鸟飞越乌云,配文是歪歪扭扭的 "您让我相信,受伤的翅膀也能飞"。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从不是悬挂在讲台的标语,而是弯下腰为孩子系好鞋带时,指尖传递的温度。

三、"预见生长":为每粒种子寻得沃土

毕业季又到了,面对“摇号升学”“积分入学”的焦虑浪潮,我提前带着我们班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特别的“人生规划课”。外地户籍的小雨担心被迫返乡,本地孩子小轩纠结于“冲民办还是保学区”。我设计了“家庭会议三部曲”:

1.最高处眺望:“如果梦想插上翅膀,你想飞向哪里?”

2.半山腰攀登:“如果路上有风雨,你愿意付出怎样的努力?”

3.土地上扎根:“即使回到原点,你能否让平凡的日子开花?”

家长们从最初的迷茫到主动沟通,孩子们从慌乱到笃定。当小雨拿着自己手写的“三个目标清单”对我说“老师,就算回老家,我也要考县重点”时,我忽然想起陶行知先生的话:“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们无法决定每一粒种子落在哪片土地,却能教会他们向着阳光生长。
        这些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倾听、夜深人静时的电话、作业本上一句句红色批注的“悄悄话”。但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织成了教育的底色。
    教育,终究是用生命温暖生命的漫长修行我们未必能让所有幼苗都长成参天大树,但至少可以让每颗种子都相信:自己的花期,值得被整个春天等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