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而坚定,让每颗星星都闪亮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温柔而坚定,让每颗星星都闪亮》。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相信:教育不是疾风骤雨的训斥,而是春风化雨的浸润。下面,我想通过两个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如何用“正面引导”和“细化管理”,让班级成为每个孩子成长的沃土。
第一个教育故事:小A的转变
我们班的小A是特别的孩子中的一个。记得刚接班时,他总是半躺在椅子上,头靠着后面的柜子,眼神游离地望着窗外。课间,我常常看到他不是坐在楼梯台阶上,就是直接躺在地上,随地吐痰,也不爱卫生。更让人担心的是,他口齿不清,似乎有脸盲,喊不出几个同学名字,很多同学遇到他,都选择避开。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决定用放大镜寻找他的闪光点,正面引导,让他与其他孩子尽量融合,并引导其他孩子尽可能接受他。大扫除时,他负责班级的垃圾桶清洁工作,他不怕脏,拿着抹布,把垃圾桶里外擦洗得干干净净,每次他认真完成任务后,我都会在全班面前表扬:“大家看,小A把垃圾桶洗得多么干净!真负责。”渐渐地,他的眼中开始有了光彩,并把另一块抹布带到了食堂,餐桌总是擦得干干净净。
现在的小A,虽然还有很多缺点,但上课能够坐好,很少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认识了大多数同学,有时还能发些作业本,劳动很积极。这个转变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适时引导。
第二个故事:小B的进步
另一个特殊孩子小B。刚接触时,他拒绝劳动,作业几乎从不完成,上课时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更让人担心的是,一旦受到批评,他就会情绪激动地冲出教室。
但我发现,他其实很敏感,渴望被认可。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走近他。我尝试用"小步前进"的方法来引导他。先是从最简单的劳动开始,比如让他负责发下小组作业本,当我刻意在全班面前表扬他时,他会低下头偷偷笑了。每当他完成一项小任务,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同时,我经常找他谈心,倾听他分享自己的病情和想法,让他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现在的变化令人欣慰:小B能够完成大部分作业,不再抗拒劳动,更可喜的是,他学会了控制情绪,再没有出现冲出教室的情况。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特殊学生,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爱心。
在这样的教育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高年级学生自主意识强,但自制力不足。如何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我在班级推行了“双线管理”模式:
1. 值日班长制:每天由一名学生担任值日班长,负责晨读、课间纪律和日常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培养责任感。我们班的值日班长不是固定的,而是轮流担任,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管理的乐趣与责任。
2. 班干部轮值制:通过民主投票选出班委,但每天由两名班干部搭档管理。比如,周一是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周二是体育委员和文艺委员……分工明确,又能互相配合。最令人头疼的饭后教室纪律(班主任还在食堂看护吃饭的孩子,教室里已有学生),有所缓解。
细化岗位、全员参与,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更让孩子们明白:班级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共同的家。
结语: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灌输
亲爱的老师们,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当我们用包容代替指责,用鼓励代替批评,用信任代替怀疑时,孩子们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小A和小B,他们的转变让我更加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只要我们用爱心和耐心去守护,他们终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最后,我想用泰戈尔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愿我们都能做那载歌载舞的水,用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润泽每一个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