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花浇根,育人育心
城东小学 张林亚
面对班里一些“劣迹斑斑”的学生,我们通常第一反应就会采用最直接的方式——批评教育。但这种方法有时却不能奏效,因为批评就像夏日的阵雨,仅仅能够掀起一点阵势罢了,至于真正湿润土地的还需要淅淅沥沥的细雨。
我班有个男孩叫小陈,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因为父母离异,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而小陈的爸爸脾气因为妻子的离开和照顾两个孩子力不从心,比较暴躁,当小陈做错事,二话不说,就是一顿打,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小陈也变得挺“暴力”的。每当我的前脚一踏进教室的门,同学们就纷纷向我投诉:“老师,小陈抢了我的铅笔不肯给回我”“老师,课间活动的时候,小陈无缘无故推我,还打了我一拳”“老师,……”每天关于小陈的种种投诉总萦绕在我的耳边。因此,他也自然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每一次我都对他进行一顿狠狠的批评,在我的严厉批评下,小陈总是低着头,很后悔地说:“是的,老师,我错了。”但这一声声的认错,只能维持一、两天,一两天后仍然外甥打灯笼——照旧。我也曾多次试过跟他父亲沟通,让他配合做好教育,但回应我的往往是他爸爸对他的一顿毒打,有一次甚至用铁条打破了孩子的头!为了这件事,我狠狠地批评了他爸爸,心疼孩子了许久。
怎么办呢?我也在沉思:我为何还沉迷于那种空洞的说教,为何学生的“是”,“点头”所迷惑?我为何就不能真正尊重学生,给学生多份信任,创造自然和谐的“谈”的环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从而在思想上发生改变,去主动改正错误?
有一天,班上的一位女同学告诉我,小陈早上来拿着他爸爸给他买早饭的钱买了玩具。于是,我把他叫到教室外,亲切地问他:“小陈,听说你今天没吃早饭,饿不饿?”他表现得有点害怕(可能怕老师的批评或老师把事情告诉爸爸),低着头说:“我不饿。”“老师给你买个包子,怎么样?”“不,不用了。”说什么他也不让我买,但我知道肯定有点饿了。于是,我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拿了两包饼干,还倒了一杯水递到他手里说:“吃吧,老师知道你饿了。”等他吃完了,我才跟他说:“小陈,你现在是在长身体的时候,不吃午饭对自己的身体发育有很坏的影响,身体健康最重要呀,下次一定要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记得吃早饭哦。好了,回教室上课吧。”他有点惊讶地看着我,好像有点不敢相信,为什么老师没有批评他,还给他吃的。
从那以后,我就试着换一种教育方式,不正面地对小陈进行批评教育,而是春风化雨般地去跟他谈,当他欺负同学时,就让他站在同学的角度想想:被人欺负的感受会怎样?欺负人会得到朋友吗?另一方面,多次跟他的父亲沟通,希望父亲也能换种教育方式,不能动不动就打,多花点时间关心自己的孩子,让他感受到父亲的爱。在学校,我也特别照顾他,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做得好的大力表扬;发现他带来的水喝完了,给他到办公室倒点水……慢慢地,小陈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同学的投诉少了,课堂上还经常看到他高举的双手,还经常热心地为班级做着做那……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学生,我们教师更应抓住教育的契机,化有形的形式为无痕的艺术,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