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方能成功
城东小学 张林亚
从教经历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成绩不埋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待学习缺少激情,对待老师的引导教育,难以持续进步,最终无法真正转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经过持续激励来进行教育。
小王平时听课不太认真,总是不自觉地走神,课下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经常完不成,成绩也一直处于下层。一到五年级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尝试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转化,效果却总是昙花一现。作为教育者,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教育转化这样的学生,如何真正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还需要个长效机制来真正改变他的习惯。这天上语文课,板书课题后,我回头看到第二排的小王正回头看向后面的同学,平时提醒过他多次上课要专心,此刻我不想再提醒。我对学生们说:"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可以像小王这样回头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这样听课既有效,又能表现出对发言同学的尊重。”小王有点脸红,马上转身做
好,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我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小王心领神会,听课的状态明显提升了。课堂的一个简单的提问,我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听课认真的小王,在我的示意下,小王缓缓举起了左手,我像发现了新大陆,马上指名让他回答。一句不太流畅的发言同样赢得了我的表扬:“今天小王听课真认真,发言也很有自信,好样的!"一句中肯的评价好像一簇小火苗,一下点燃了小王听课、发言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小王共举了7次手,我特意让他发了4次言。下课后,还能感觉到小王的神采飞扬按说,这节课对于小王来说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通过鼓励成功激发了他的内在动力,课堂上表现足够积极,听课也足够认真,但对于他平时散漫的习惯,这还远远不够。要想改变一种习惯,必须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持续反复的过程,才能得以稳固下来形成新的习惯。所以第二天一上课,我又特意提醒:“上节课小王等几位同学表现积极,相信大家这节课能有更好的表现。”这节课,小王举了5次手发言3次,中间还有两次走神被我暗示,但总的来说听课的状态很好,发言质量和信心都有提高。课下正好和小王走到一起,我又一次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并给他暗示作业也要积极去完成。这种鼓励我还在持续,而且要一直延续,在小王没有真正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之前,我会倍加小心地呵护他内在的那团小火苗,从课堂上要延到课堂外。
持续教育,就是要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坚持做下去,直到学生形成好的、稳定的习惯。我知道小王今后还会有很多次反复,还会有别的学生需要持续教育,那还需要更积极地去探索方法,用更执着的行动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