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小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刚入学时的他就像一只孤独的小鸟样,独自飞翔在城东这一小片天空上。他无法适应学校的正常生活,会让课堂变得糟糕,让老师感到无能为力。后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其创设了良好的校园融合氛围,帮助其融入校园生活中,并针对其个体情况制定一系列个别教育计划,使他学会管理好自身的情绪,渐渐懂得与他人交往,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朋友,不再孤单。
关键词:孤独症 儿童 融合 关爱
小小是一个孤独症小朋友,长相清秀的脸庞,让人难以联想他是这么一位特殊的孩子。初上一年级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朋友,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小小显得那么的无助。在新生入学前,我接到小小妈妈的电话,听他妈妈介绍了自己孩子的情况。我第一次听说孤独症,听他妈妈诉说着小小的一些行为习惯,那时我并没有太深刻的感受,心里默默想着,“也许就是比较调皮点吧,没事的”。为了解决这类学生,我在开学前上网查找孤独症的相关资料,对这类儿童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心里还是担心,怀着忐忑的心,见到了小小。
一年级期间,小小爆发情绪及行为问题时,我和他妈妈都会在旁及时安抚,虽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但小小小朋友对妈妈的依赖越来越强,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不利于他融入校园生活。
一、刚入学时行为特征描述
片段一:出于安全考虑,学校是不允许学生在课间时随意奔跑追逐打闹。可是,小小下课后必须要跑到大树下,围着大树转圈圈,而且不听劝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片段二:小小的情绪问题比较严重,尤其对于胜负较为在乎。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将班级中的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当小小所在的小组获胜时,他会很高兴。一旦落败,就会引起其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爆发很猛烈,一直哭闹不止,严重影响老师的正常教学。
片段三:小小亟需他人关注。上课期间,小小总是喜欢以举手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来吸引老师的关注。如果老师能关注到他,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就会很开心,反之,又会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此时,老师往往要花半节课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他的情绪问题。
片段四:与同学关系不融洽,喜欢独处,不允许被打扰。下课后,同学们都在嬉笑玩耍,有时同学们会邀请小小一起,但一般小小像没听到一样,总是一个人自娱自乐,跑出教室,在大树下转圈,如果被热心的同学打扰到,也会产生强烈的情绪问题。久而久之,同学们便不再关注小小,有的同学甚至怕引起小小的情绪,对小小避而远之。
二、针对小小的干预方法及成效
针对小小的特点,我和学校心理老师以及科任老师,共同为小小制定了完善的教育计划,计划的主要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如下:
1.创建和谐班级氛围
1.1主要干预方法
(1)组织开展《友爱同行》融合宣传主题班会。通过对小小所在班级开展《友爱同行》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了解这一类特殊的同学,使同学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需要用心接纳每一个与自己不一样的人。
(2)师生积极融合接纳。除了融合主题班会,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各科老师都会向同学传递团结友爱的信息,通过一系列融合教育举措,小小班上的融合氛围越来越好,同学们很快就接纳了这位特殊的同学。
(3)选拔“爱心小天使”。我在班级公开选拔3名小天使,并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训”,小天使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了解与小小相处方式和禁忌,并尝试接触小小,获取小小的信任,慢慢融入小小的校园生活中,在小小遇到困难时能给予一定的帮助,此外,也有利于老师更全面了解小小在校的各种状态。
1.2干预成果
(1)同学们对小小包容友好,小小在融洽的校园氛围中成长。通过《友爱同行》的主题班会后,同学们都意识到小小可能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小伙伴,需要更多耐心与之相处,因此,不再对他议论纷纷。
(2)小小不再是孤独的小鸟,他收获了许多友谊。小天使们通过老师的帮助,很有耐心地不断尝试,终于慢慢地融入小小的校园生活中,然后帮助小小打开自己小世界的门,让他尝试接触其他同学。无论什么活动,小天使们都拉着小小去,小小最初会因为拒绝接受而闹情绪,后来,在我们老师和同学们的体谅与细心引导下,他渐渐体会到学校生活的乐趣,也越来越习惯学校的这种生活模式。
(3)小小的情绪能及时得到解决。无论是课堂或课间小小出现情绪问题时,都会有同学的帮忙,他们用着朋友的力量,把小小从情绪中带出来。较为严重时,还会由同学们护送到心理咨询室,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缓解小小的情绪,把对课堂的影响降到最低。
2.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到全员融合
2.1主要干预方法
(1)制定了健全的组织及管理制度,从上至下调动全体师生参与到融合生的教育中。学校拥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学校建立了在谢月红校长领导下,以1位专职心理教师为核心,加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工作机制,制定完善的融合教育工作实施、检查、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档案管理、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毕老师是小小朋友的体育老师,在了解小小的情况后主动带头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法,设法一步步的走进小小,而且每堂课专门给小小设置符合其状况的学习任务。通过不断鼓励与耐心教导,终于让小小适应了自己的课程。谢月红校长经常在教学会议上分享一些经验,并且嘱咐全校师生要对融合生进行关注。
(2)加强小小所在班级全体老师以及家长的培训。新生入学第一个月是学校新生筛查月,对于有特殊儿童的班级,学校会统一予以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的特点与教学注意事项。小小入学后,学校心理老师联合我以及小小的家长共同为小小以后班级的教学情况进行探讨,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我也会针对小小会出现的特殊情况处理办法。
2.2干预成果
领导对工作的重视,提升了我校融合教育工作的水平。小小在我的班级中的教师均接受了相关培训,对小小的各种状况都显示出较大的耐心,并且对其的教育方式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使得小小在班级里发生的问题都能得到及时且恰当的处理,小小能很好地适应新班级的环境。
3.为小小制定个别教育计划
3.1主要千预方法
(1)感统训练。感统训练是所有康复训练的基础,它对脑神经生理抑制具有改善作用感觉训练对提高儿童精细操作能力、视觉辨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均有明显作用。这个为小小后续的各种训练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2)注意力训练。小小的上课会经常走神,需要老师经常使用各种方法吸引其无意注意,而且也只能保持较为短暂时间。因此通过一些专注力游戏对其注意力进行训练。
(3)绘本阅读训练。针对小小的问题,采用不同主题的绘本故事对其进行教育,主要有社交能力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生活常识和风俗等主题的绘本。寓教于乐,这个是小小最喜欢的环节了。
(4)每周一次的个案辅导。每周心理老师会与小小进行详细沟通,了解小小的状态,对其进行特定的辅导,并把小小的情况做好记录跟踪。
(5)小组活动。针对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进行小组活动,既是融合课程的延伸补充,小组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小组有混龄小组和融合生与普通生的融合小组,多种形式的小组都是为了更好的融合教育而服务。通过混龄小组,能够彼此相互学习、促进成长,通过融合生与普通生小组能让融合生更好的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而服务。
3.2干预成果
(1)小小的注意力获得提升,现在基本可以做到安静听讲,注意力慢慢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度。
(2)社交能力能力得以提升。小小从一开始直接进门与老师少目光接触,到现在知道先敲门问好经允许才进入资源教室,与老师的互动也越加自然。在社交训练小组活动中,小小渐渐能与小伙伴合作完成项目,有互动交流。通过社交情景的表演,小小也掌握了更多与同伴交流的方式,不在只是孤独地一个人玩了,其他同学也表示觉得小小更加友好,他们都很乐意与小小一起做游戏。
3.3情绪控制能力加强
通过绘本训练、情绪管理小组训练和资源教室对其的个体情绪辅导,小小不仅认识了不同情绪类型,也学会更好地识别以及管理自己的情绪。
小小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能够在一个宽容的学校,友善的班级中成长。配合学校心理老师的干预,小小正一点点地冲破社交与沟通障碍,情绪也变稳定了。现在的小小已经习惯不用妈妈陪读的日子了,从二年级开始,妈妈就渐渐退出了他的陪读生活。如今成妈妈也有了另一份与特殊教育有关的工作,这工作既能帮助她自己多了解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也能为小小的进步带来有益帮助。现在小小妈妈的脸上终于能经常看到笑容了,不再是以前那副充满忧愁的样子了,我们也为他们感到开心幸福。
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也要根据现实不断调整的教育方法,但这也让我明白了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教育路程漫长,但也是不断收获幸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