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实力的评估指标之一是高引用论文的数量,2003年美国CNS(Cell、Nature、Science)等顶尖刊物上发表的论文,高被引论文数量美国是中国的二十倍,2013年美国是中国的十倍,2022年中国超过美国。但中国大量论文集中于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等方面,几乎没有原始创新。徐光启时代是一次历史转折,西方科技突飞猛进,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差距越来越大。改革开放大门一打开,中国开始追赶。2012年,李政道先生就表示,中国科学已经到了可能或可以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阶段,建议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研究所——李政道研究所应运而生。研究所对标世界顶尖实验室,研究极端状况下的重大科学问题,如“海铃计划”计划在中国南海海底3500米处,以1000多根千米高的线缆,两两相隔约百米,竖排成覆盖约8立方千米海域的巨型矩阵,捕捉着中微子带来的宇宙信号,这已然具备孕育多项原创科学发现的重大潜力。追赶模仿就是学习别人已有的东西,因此教育的任务是找出最会学习的人。中国每届学生多则两千万,少则九百万,学习同样的课程、考同样的试,把考得最好的人挑出来送到最好的大学继续学,这是过去教育的逻辑,这个逻辑在过去几十年大获成功。但我们国家到了“创新驱动”阶段,不再是模仿追赶的逻辑,这便成为教育要面临的最大挑战。因为考100分的人可能并非创新者,考50分的人可能更会创新,因为“犯错”是创新的根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