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于新思想、新发现、新组合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新思想。每个人刚出生时,大脑神经元外面的树突和轴突还没有包上髓鞘,只有当这些神经末梢外面包上髓鞘,才能产生有效的神经元连接。6岁前后,大脑神经元的树突和轴突、髓鞘最为丰富,人的学习能力最强;到14岁前后,树突和轴突数量不升反降,因为它们不被使用便会被修剪;而到我这个年龄(57岁),可能在某一个方面成为专家,但学习能力远不如孩子。什么是学习?学习有其生理基础,学到某一个新知识,就代表神经元的轴突和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建立了若干新连接,这是学习的奥秘。我们能看懂一句话、一些文字,说明大脑里已经有这些连接,但如果把这些文字重新组合成一句话,大脑就要建立新的连接。从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大脑神经元总是在尝试和其他神经元连接,有时会出现“神经搭错”,这可能发生在睡觉、旅游、散步、苦思冥想的时候。当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回路,这就代表一个新的念头出现。这些念头大多数是错的,但也许是对的。比如门捷列夫随身携带一副写满已知化学元素的扑克牌,空下来就摆出来,以寻找化学元素的规律,结果有一天在梦里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摆法,由此发明了元素周期表。二是新发现。在探索自然世界的行动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和实验干扰,会出现从未见过的新现象——行动会带来意外,从而实现新发现。如1669年,德国汉堡一名叫布朗特的商人有一个惊人的想法,他收集5000升人的尿液,希望从中提炼出黄金,但最终得到了新的元素——磷。再如盘尼西林(青霉素)、X射线,都是偶尔发现所得。三是新组合。技术的进步是在对现象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新现象与旧技术结合成新组合,如割一茬长一茬的水稻、一棵树结多果的多宝茄子树。但无论是新思想、新发现,还是新组合,都要依靠每一个人,而不是仅依靠那些考100分的人。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我们总认为他们是人群中最聪明的人,但实际上,往往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并非最聪明的人,是因为他有重大发现才成为顶尖科学家,而非他是顶尖科学家才有重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