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学会倾听,以方法导之
发布时间:2024-11-18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陈霞

当学生意识到了倾听的重要,开始有倾听意向的时候,教师还应该对学生加以必要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训练。
    叫醒耳朵:告诉学生,在听同学发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我常常这样提醒学生:老师愿意做你们忠实听众,你们愿意吗?请你们摆出倾听者的姿势。学生很快就能安静下来倾听了。还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训练,让孩子说说:“刚才他说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听懂了什么?”、“听不明白的又是什么?”、“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等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能集中,当然不是几节课就能奏效的,还需要强化训练,不断完善,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另外,也可利用每节课的前两分钟对学生进行听记、听算的训练,持续一段时间,也能很好地强化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和倾听能力的提高。
    顺藤摸瓜:在同学发言的时候,不妨让学生当个小小猜测家,去猜一猜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顺着他的思路往下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这种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这样,当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再去倾听同学的发言,就不会因为漫无目的而导致注意力涣散,有效地改变了学生课堂上不关注他人的现象,较好地帮助学生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沉默是金: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告诉其他学生不妨可以保持适当沉默,集中注意力听清同学发言的思路,做到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不但是尊重同学的表现,而且也是自己对他发言做出不同意见的最好参考。沉默不等于停顿,恰恰是倾听的核心:带有思考的高层次倾听。
    就地取材:在课堂上,当学生对同学的发言持不同意见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注意从同学的发言内容中搜集自己认为不恰当、不正确的素材,在他发言结束之后,及时做出说明,对倾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判断、创新等处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在此基础上,还要训练学生注意发言的方式,可采取“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倾听品评能力。
    博采众长:课堂上,学生应该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但是,也要让学生静下心来,好好听取其他同学的想法。使学生明白,一味想着抒发自己的见解而不倾听同伴的发言,只想让别人当听众而不想当别人的听众,就不能能撷取到别人思想中的精华。吸取他人的精妙之处,不断修整自己的观点,这样才会逐步接近真理。对倾听的内容要做到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在倾听中深化认识,激发灵感,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和互助。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