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际问题复习》
执教者:景丽梦
教学内容:苏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98页期末复习第16~20题,思考题和回顾评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综合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正确列式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能说明解决问题的大致思考过程,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能在简单问题里探索相应的规律,发展初步的探索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判断、推理等初步思维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日常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里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体验数学的本质,对数学产生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2根小棒,实际问题条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小朋友,我们这学期学习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复习简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提问:你能回想起这学期学习过哪些简单实际问题吗?
要求:小朋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分析并解答;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里常见的一些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乘、除法实际问题
1.观察、列式。
出示:一共12根小棒,每份摆3根,摆成4份。
引导:你能看图列出怎样的乘法和除法算式?请小朋友自己列出算式。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乘、除法算式。
提问:列乘法算式时是怎样想的?不同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
小结:小朋友对乘法、除法表示的意思都很清楚: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何以用乘法;求平均分的结果,要用除法。但用除法要区分是按每几个平份地分,看结果是分成几份,还是按几份平均分,看结果是每份几个。分法不同,列出的除法算式就不一样。根据数量间的这种联系,我们可以分析乘、除法实际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做期末复习第16题。
学生读题。
提问:图里几人浇树,浇了几个几棵?
3人浇多少棵怎样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算式)
为什么要用3×4=12(棵)[4×3=12(棵)]?(学生说明求3个4棵是多少要用乘法后,集体口答结果)
5人浇多少棵,9人浇多少棵各要怎样算呢?请小朋友自己列式,算出这两个问题的结果。
交流算式,分别口答结果。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算。
3.做期末复习第17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先说说图上马路两边有什么。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求哪两个问题?
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解决,指名两人板演(各求一个问题)。
检查算式、结果。
提问:为什么两个问题都用除法算?为什么都除以“2”?
让学生口答。
指出: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平均分的问题。这里是把彩旗、盆花按2边平均分,求每边有多少,所以把16面彩旗、14盆花都除以“2”,得到每边有多少。
4.做期末复习第18题。
比较:你认为这三题各用什么方法做?小组里同学讨论讨论,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学生口答结果。
交流:这三道题都有哪3个数量?三道题不同在哪里?
解决这三个问题各是怎样想的?
小结:这三题都是有几个兴趣小组、每组几人和一共几人这三个数量,但条件和问题不完全相同,解决的方法也就不一样。第(1)题求一共多少人,是求5个9人一共多少,所以是乘法问题;第(2)、(3)题都是把45人平均分,所以是除法问题。因为第(2)题是按每9人一组平均分,第(3)题是按5组平均分,所以除数不同。
5.选条件提问题。
出示条件卡片:
有4棵桃树 每棵桃树上8个桃 一共32个桃
引导:请小朋友看这里的条件卡片,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
你能选两个条件,提出一个用乘法算的问题吗?
你还能每次选两个条件,提出两个用除法算的问题吗?这两个用除法算的问题不同在哪里?
交流:回顾上面的乘、除法问题,你对乘、除法实际问题有什么体会或认识呢?
三、综合应用
1.做期末复习第19题。
(1)让学生自己看图、读题。
提问:图里的小朋友各是在干什么呀?
这里有哪几个实际问题呢?能说说每个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吗?
(2)请小朋友们先求搭帐篷的问题,再求摘草莓的问题,自己列出算式、求出结果。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提问:搭帐篷的问题用除法算是怎样想的?摘草莓的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集体口答结果。
(3)划船的问题怎样解决?同桌先讨论,看哪些小朋友能想到办法。
哪个小朋友说说可以怎样解决?(让学生说明理由,只要想法合理就给予肯定、鼓励)
说明:我们可以算6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这是最简单的算法;也可以想5次坐了多少人,还剩下5人能不能1次过河;还可以把35人一次一次算,每次6人,看6次能不能全部过河。
2.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引导学生看图里点子是怎样画的、每幅图里怎样变化的,观察下面的算式和数表示什么意思。小组里互相说说。
交流:每幅图是怎样画的、怎样变化的?(教师画图,让学生观察画法)
提问:每幅图比前一幅增加几个点?
交流:下面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得数是多少?(教师在图下板书算式和数,让学生感受图、式、数间的联系)
你发现了这里的图、算式和数有什么规律?
接下来的算式和图,你能画一画、填一填吗?请完成在课本上。
交流:你是怎样画的,怎样填的?(教师板书)
小朋友说一说,下面这列数有什么规律?
3.完成思考题。
引导:第20题下面这列数从4开始,按顺序每次加3,这是它的排列规律。你还有信心找出一列数里的规律吗?
请小朋友看思考题,自己先找找这两列数各有什么规律,试着在( )里填一填。
交流:你找到规律了吗?说一说你是怎样填数的,为什么这样填。(其中第二列可以引导分别看“3、6、9”和“5、10、15”,思考规律)
提问:找这两列数的规律时,找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说明:第一列数是一个一个地比较,第二列数是一个隔一个地比较。所以,找规律要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观察、比较,可以试试不同的方法,找出有什么规律。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就会变得很聪明。
四、复习小结
1.全课小结。
提问:通过复习,你对本学期学习的简单实际问题有哪些认识和体会?
2.学期评价。
谈话:你觉得这学期你的数学学得怎样,可以得几个星?自己评价一下,觉得能得几个星,就涂几个星,好吗?
交流:觉得能得5个星的小朋友请举手;4个星的呢?
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主要是肯定、鼓励、表扬,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数学。
五、作业设计:
完成补充习题第60页
六、板书设计:
简单实际问题复习
每份的数量×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的数量=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