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师博文>>文章内容
学习的此岸与彼岸(谢雯燕)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谢雯燕

学习的此岸与彼岸

王崧舟老师是我的男神,是最有儒雅之气、深远之意的老师。他的课大雅精致、行云流水,既有诗意,更有禅意,在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我享受着,陶醉着,幸福着~~

薛法根老师教的真实,教的简约,教的生动,教的有效,他循循善诱、耐心细致地引导,让不善表达的学生也敢表达,会表达,让普通的课堂充满美好的信赖和灵动的智慧,这才是当之无愧的大师!更可贵的是,薛老师的课是我们无法超越但却能模仿的!

孙双金老师教会了我们带着学生体会神话的神奇,教会了我们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教会了我们站立着教书,让课堂在向现在打开的同时更向过去和未来打开。

《春江花月夜》,后人常称此诗为:孤篇压倒全唐之作,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江有水千江月,赵志祥老师沉浸在自己的春江花月夜里,也带着学生和我沉浸在梦幻之月中。

第一次听何捷老师的课,强烈的冲击!语文课就应该这样上,向读学写,用阅读教学而不仅仅是阅读教学。他的课堂有趣,有料,有味道。这节课一改以往铆足劲煽情的教学思路,换个形式,换种思维重新去解构文本,从写法的角度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教学开始,何老师就明确地揭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借助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篇文章,学习怎样表达深情。教学过程中,何老师抓住一个核心话题:哪些有"我"在场的描写打动了你?孩子们在这个话题的推动下,逐渐走近文本。在此基础上,何老师从"内容赏析"、"形式赏析"、"写法赏析"等角度渗透写作技巧:穿插写"我"的所见所闻;一句一行写对话;可以渲染环境;结局设计的意料之外,孩子们既理解了文本内容,又习得了写作技巧,收到了"言意兼得"的效果,整堂课在学生方阵和教师方阵的对垒中戛然而止。

朱琳老师是南京赤壁路小学的骨干教师,在众多大师的经典课堂面前而自巍然不动,这份勇气,这份胆识,非我辈能及。

朱煜老师的课堂更像是一线老师的常态课范本,但是却比常态课多了份生动,多了份扎实,多了份流畅。同样是神话文本,与昨天孙双金老师从大格局把握神话的神奇不同,这节课稳打稳扎,层层推进,从叠词一个点折射出思维、语言、想象的三重训练。

一个个数据,一幅幅画面,不仅刺痛孩子的心,更刺痛我们的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张祖庆老师的非连课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小课堂,大世界,关注能源危机从每个人做起。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而我,永远在路上。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城东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常州市武进区菱港北路68号 E-mail:wjcdxx@wjedu.net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78号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忘记密码?